红色文化网

张树华文集

张树华:自信地审视“西方民主一元论”

更新时间:2013-07-08点击数:429鲜花数:20

关注中国发展的政治经验,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要破解西方强加的“极权、专制、不民主”等概念陷阱,努力提炼和归纳中国的政治经验和理论价值,增强政治自信力和理论说服力。针对国际上各种不同版本的“政治、民主、人权排行榜”,应当强调政治发展力和竞争力,研究一套科学而全面的政治发展力评估模型,研发中国版的“世界政治发展力评估报告”。

冷战后国际“民主化”的经验与教训

更新时间:2013-06-18点击数:357鲜花数:20

冷战结束后20年来,民主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热门话题。凭借对民主话语的垄断,西方战略家将其包装成全人类的所谓“普世价值”和全球性政治标准。民主被西方政治理论家提炼成政治制度的唯一真谛,演变为一种政治宗教,成为西方对外输出的政治圣经、基本软件和影响他国的“利器”,成为打造西方霸权的“开路先锋”。

张树华:俄罗斯为何打响“历史保卫战”

更新时间:2013-05-31点击数:473鲜花数:33

面对来自西方强大的思想压力和舆论攻势,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一方面积极进行政治和外交上的应对,另一方面加紧凝聚社会共识,与西方展开历史与文化上的思想较量。

从苏共精英到俄罗斯权贵——俄罗斯政治精英蜕变“陷阱”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747鲜花数:53

20多年前,一场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运动引发了苏联社会的剧变,结果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被抛弃,社会改变了方向,政权改变了颜色,其影响犹如改朝换代一般。20多年过去了,革命的硝烟渐渐散去,俄罗斯民主选举层出不穷,政权更迭不断,新老政治精英交替登场,然而官场生态难改,政权生态依旧。不仅西式民主法治没有实现,苏联时期政治的效率和秩序也已丧失殆尽,于是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非东方、非西方”、“非资、非社”的政治生态。


据一些研究俄罗斯精英问题的专家测算,苏联时期联盟和地方两级的权贵阶层约75万人,若加上他们的亲属,则有大约300万人,占居民总数的1.5%。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搞政治改组和干部撤换。在其带领下,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苏联社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官僚机关”、反“阻碍机制”的改革浪潮。原苏联政治精英集团四分五裂,纷纷自寻出路。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较为“激进”的精英夺取了另一部分较为“保守”的精英手中的权力。或者说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精英排挤了老精英。与权力更替相比,意识形态、政权形式显得并不重要,不过是手段而已。


一份被广泛引用的俄罗斯科学院的调查材料显示,新的精英中,“前朝遗老”的比例竟超过了70%。而在俄罗斯地方政权中,保留下来的旧时精英比例就更高,约占80%以上。1992年底的一项对地方领导人的调查也表明,民主浪潮对苏共地方党委书记们并没有多大的冲击。


与过去相比,当今俄罗斯政坛的开放性、流动性都有了增强。但是,精英阶层外表的光鲜依旧遮不住内部生态的恶化与蜕变。俄罗斯10年的市场化进程为权力演化成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市场化、民主化不仅并未给原苏共官员和管理层带来灭顶之灾,相反他们却利用手中的资源获得了新生。厂长经理们变成了“红色资本家”,“共青团干部”则早已成为金融资本的代表人物。

张树华: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463鲜花数:3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社会出现危机。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先后打出了“民主化、公开性、改革与新思维”等口号,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搞乱了苏联社会、搞垮了苏联经济、瓦解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这也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国家不复存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自由派掌握了俄罗斯的国家大权。1992年开始,国家解

张树华:牢记俄罗斯私有化的教训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267鲜花数:26

私有化没有带来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迅速提高,相反却引发财产争夺战,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些工业部门衰落、经济衰退。私有化后,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生产能力只有原来的12%-15%。俄罗斯有色金属业基本被外国籍的俄罗斯私人控制。1996年俄罗斯经济损失相当于苏联在二战中的损失的2.5倍。“公平分配社会财产”迷雾渐渐散去,俄罗斯老百姓发现,身边少数人一夜暴富。俄罗斯2/3居民对私有化结果持否定态度。一些资深社会学家认为,在这场以“私有化券”为赌注的赌局中,大多数百姓是输家,普通人“当家作主”情况更少,真正的赢家是原

俄罗斯国企私有化的灾难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396鲜花数:40

按照《俄罗斯私有化纲要》的规定,官方宣称的私有化要实现以下7个重要目标:(1)形成一个私有者阶层;(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利用私有化所得的收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体系;(4)促进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5)提高竞争力、经济非垄断化;(6)吸引国外投资;(7)为私有化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 然而,私有化几年过后,俄罗斯社会普遍认为私有化的实际结果与最初目标相差甚远。私有化既没有实现收入目标,也没有达到效益目的。私有化实际上成为一些国有优势企业的“

张树华:中国要善于“驾驭民主化”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218鲜花数:17


中国要善于“驾驭民主化”
张树华 
冷战结束后,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焦点话题。对国内思想理论界来说,民主既熟悉、又混乱。什么是民主?如何发展和实现民主?什么是正确的民主发展观?世界各国政治发展与民主化前景如何?西方某些国家强行推销的“民主化”暗含哪些危险?这些都需要我们分析和回答。

张树华:认识民主 谨防陷入七大误区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287鲜花数:19

认识民主 谨防陷入七大误区
张树华 
“民主”一词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也是最富有争议的政治概念之一,以至于西方一些政治学者抱怨:对民主脱离现实的抽象而概念化的阐释与争论几乎变成了文字游戏。 在西方世界,近百年来“民主”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政治构架。冷战结束后,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家们罕见取得共识并一致认定,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西方民

冷战后西方民主与民主化研究: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319鲜花数:26

冷战后西方民主与民主化研究: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张树华
  一
  “民主”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也是最富有争议的政治概念之一,以至于西方一些政治学者报怨:对民主脱离现实的抽象而概念化阐释与争论几乎变成了文字游戏。有的西方学者甚至形容说,单单是有关民主概念的争论所耗费的纸张,足以砍掉一大片森林。另一方面,虽然围绕民主概念存在很多争议,但“民主”又被认为是个好词,像是政治股市

对撒切尔夫人1991年在美国休斯敦演讲的查证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588鲜花数:24


对撒切尔夫人1991年在美国休斯敦演讲的查证 时间:2010年12月09日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张树华 王文娥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在2010年第11期《红旗文稿》上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与讨论。其中,美籍华人沈昆对撒切尔夫人此次演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几次写信给英国撒切尔基金会,以证明这份演讲材料是伪造的。有鉴于此,我们对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查询和查证,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最终决定“推出”叶利钦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470鲜花数:38

2011年是苏东剧变、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2010年4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率代表团访问俄罗斯。4月28日,代表团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与俄罗斯共产党代表座谈苏共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参加座谈的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现俄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向代表团扼要介绍了他最近在莫斯科大学讲学讲稿的主要内容。在谈到苏联解体过程中苏共领导层的责任与西方因素时,他逐字逐句地引用了1991年11月刚卸任一年多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美国休斯敦的一次公开演讲,并告知刊载此材料的俄文网站。其中载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最终决定“推出”叶利钦,作为“人民阵线”的领袖,并进而推选其进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启动苏联变革。 

普京“清党”与梅德韦杰夫“反腐”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563鲜花数:38

普京“清党”与梅德韦杰夫“反腐”
张树华 徐海燕

今年以来,俄罗斯经过了普京八年的新政,顺利实现了政治交接。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宣称,今后将通过实施“普京计划”,保证八年来“普京路线和普京主义”的延续。普京不计权力场上的“名份”和“排位”,以国家、民族大业为重,甘当人梯,勇于挑起在俄罗斯通常称为是“受罪而不讨好”总理之责。对此,俄罗斯媒体评论道:这是普京婉拒“民族领袖”的美誉,低就“俄罗斯股份公司”职业经理之职。

普京严词否定叶利钦时期的政策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166鲜花数:11


普京严词否定叶利钦时期的政策
作者:张树华 文章来源 《世界社会主义动态》 2007年第64期
编者按 张树华研究员在新近撰写的《普京严词否定叶利钦时期的政策》一文中披露:普京在最近几次讲话中严词批判了90年代的当权者及其改革政策。普京在讲话中揭露当时的当权者结党营私、中饱私囊,导致了国家分裂和百姓贫困”,“如今90年代的那群当权者仍企图卷土重来,重新瓜分国家财富,搜刮百万无助的居民”。在编辑此文时,我们注意到,在俄塔社2

错误的历史观是导致苏共自我葬送的思想祸根

更新时间:2013-05-02点击数:707鲜花数:40

错误的历史观是导致苏共自我葬送的思想祸根
张树华 《党建研究》 2007年第10期
  如何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如何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作用和功过是检验一个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创建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共产党,在其70多年的执政历史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出现了坎坷和失误,其中某些阶段的历史问题需要澄清。但是,对待历史遗留问题,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与此同时,要处理好

作者简介

作者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黑龙江东北亚问题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著有《私有化:是福?是祸?-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等。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