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政治

打印

北京青年报:赵立新言论暴露了一种危险的历史观

作者:来源:北京青年报日期:2019-04-05 点击:

北京青年报:赵立新言论暴露了一种危险的历史观

4月2日,演员赵立新发问“日本人为何没烧故宫”,引发巨大争议。此外,赵立新还在微博发表了疑似美化日军侵华的言论,并与网友在评论区辩论。3日凌晨,赵立新发表致歉声明,称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在与网友的思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很大歧义。

祸从口出的赵立新,尽管深夜发文意图灭火,怎奈舆论怨愤滔天,说出去的话算是再也收不回来了。按照赵立新自己的解释,一切都是“语境偏差”和“表达方式”所造成的误会,但这种大事化小的自我辩白,显然不足以平复被点燃的网络情绪。众所周知,相同的历史经验以及对其一致性的评价,乃是维系家国共同体的价值基石之一,这属于不容置疑、不容歪曲的“认知谱系”,任何形式的否定或曰挑衅,都注定会触动禁忌并招致强烈反弹。

所谓“历史判断”,必然形塑于两个部分,也即“史实”和“史观”。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没有在北京屠城、没有火烧故宫,这些都属于“史实”;而如何解读这些“事实”,如何为之归因、如何为之赋义,这些都属于“史观”的范畴。在主流历史学研究和主流价值观范式下,“日本人为何没有烧故宫”之类的话题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没必要去关心侵略者为何没有做某种恶,因为这完全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更需要去记住的应该是侵略者做了什么恶。

赵立新的“历史观”,其危险之处在于,架空了确定的、宏观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评价,而抛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伪命题,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语出惊人的高明洞见。“因为没抵抗所以没屠城”“因为抵抗了所以大屠杀”,这些奇葩观点,将侵略者的暴行归因于受害者的“刺激”,将国破家亡淡化为某种技术处理失当所引发的“事故”,这就算不是主观上想替暴徒洗地,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大致相同的效果。此等奇谈怪论招致舆论群起而攻之,赵立新并不冤枉。

讽刺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赵立新还在微博上转发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日本不敢用火烧故宫?原来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文章。这不过是一篇彻头彻尾东拼西凑胡说八道的自媒体文章,没有任何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可言。号称“演员中学霸”的赵立新,居然引用这般不入流的文字来谈论严肃历史课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亵渎。演员赵立新也许以为自己只是在微博上和网友抬杠解闷,却没有意识到,其言论已经涉及对历史专业议题的跨界发声。

“历史”貌似人人可说,可终究,有些事情还是不容乱说。“历史共识”之所以是共识,就在于其是对历史事实的精准叙事,是基于正统史观所形成的公允评断。对国仇家恨和民族创伤,需要的是永远铭记,而绝不是那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个性诠释”。

早前报道:

演员赵立新问日本人为什么没烧故宫 惊动“紫光阁”

4月2日,@演员赵立新发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一时引发巨大争议。随后赵立新被@紫光阁、@共青团中央、@中国反邪教齐齐点名,称其“观点太天真”、“对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赵立新,1968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俄罗斯全苏国立电影大学,曾担任瑞典国家话剧院导演、演员,国籍为瑞典,目前在中国内地发展。因集演员、导演和编剧于一身,加上精通四国语言,被圈内誉为“全能型人才”,“演员中的学霸”。

3月31日,@演员赵立新发了一条微博,提问“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并在网友“得不到就毁灭”的评论下回复,“那紫禁城呢,是忘了还是没带打火石?”

接着,他在4月2日突然在微博发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网友评论说这是因为日本人“准备占领并统治,而不是掠夺”,结果赵立新却回复道,如果是掠夺,为什么“投降前”也没烧。他还认为故宫文物被转移的说法“不太信服”。

言论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的声讨。批评其“美化侵略”,在给日本人“洗地”,而且不了解文物被迫南迁的惨痛历史。

受到网友质疑后,赵立新立即分享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日本不敢用火烧故宫?原来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文章,并称“谢谢”。

在他分享的这篇文章中,日本在南京烧杀抢夺的罪行被描述成是因为“攻占南京打了很久,导致日军上下当时普遍很暴躁”,不烧故宫是因为“攻占北平战事顺利”,“兵不血刃,自然不会有什么报复心理”。

这下,争论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对赵立新的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随后,赵立新删除了这几条微博。

但这事并没有结束,@中国反邪教在2日中午12时转发了赵立新的微博截图并称:“这种观点太天真了”。实际上,“为了免遭日寇破坏,1933年,故宫决定把一部分文物南迁”,这部分文物被运往上海和南京,之后,又分批西迁。“故宫文物部分转移后,来不及运走的文物损失惨重!!!”

接下来,@紫光阁也转发评论道,“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共青团中央也在之后转发了该条微博。

确实,当年“文物南迁”的那段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铭记的一段苦痛的文化保护故事。

2016年,《北京晨报》曾发表题为《抗战时的北京文物大浩劫:日军将长城损毁拉走城墙砖》的文章介绍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沦陷,不少文化机关进驻了日本顾问,但故宫博物院却没有来过日本人。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名流的暗中保护和留守人员的尽力抵制,另一方面故宫中重要文物已南迁,故日本人所得无几。

2017年,《国家宝藏》节目还推出了一期《两代故宫人,讲述文物南迁的那些事儿》,向观众介绍了从1933年开始,历经16年,一万三千多箱故宫文物辗转上万里,途经大半个中国,“经历了轰炸、流寇、车祸、火灾却无一丢失”的艰辛历史。

《北京晨报》的文章中还指出,虽然已经有部分故宫文物南迁,但来不及运走的文物遭遇浩劫,故宫损失明代铜缸54件以及2尊铜炮,后日军又从故宫劫走铜灯亭91个和铜炮一尊,统统用来炼铜,以补军用不足。经过统计,故宫古文物馆损失191箱、文献馆损失1734箱、前秘书处损失826箱、颐和园损失89箱、古物陈列所损失113箱,总计损失2953箱。

这样苦痛的历史,不应该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质疑。同时,不仅要铭记,我们更应该对历史存有温情与敬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19-04-04/5590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4-05 关键字:政治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