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民心所向>

理想

打印

祝东力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原则与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祝东力来源:红色文化网日期:2013-05-02 点击:

“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原则与方法”研讨会
自从刘国光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经济改革领域的指导地位和领导权问题后,关心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爱国学者们在深入地思考应当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现实紧迫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最近一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更是给大家提出了切实的要求。面对新自由主义误导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如何在思想理论领域拨乱反正,在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理论成果,统一认识,如何在新自由主义改革所及的各个领域开展全面的调整工作,使之回到马克思主义路线和社会主义原则上来,切实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和执政根基,这些都是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为了开拓思想理论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举办这次“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原则与方法”研讨会,围绕以下若干议题进行研讨。
研讨会主题:探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原则与方法
议题:
1、原则一: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
2、原则二: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基于实践现实的调整方案或建议
3、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时间:2005年12月18日星期日上午9:00——12:30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号
电话:010-62760856
主办:北京乌有之乡书社

主办单位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感谢大家接受邀请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刘国光讲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问题,胡锦涛最近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强调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反思新自由主义改革。这是新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新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社会土壤和历史机遇。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目的就是希望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总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反经验教训,提出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实践需要的调整方案或建议,以改变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开这个会,我们拟定了几个问题,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这是我们今天要集中讨论的问题。在探讨中,我们可能会涉及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评,来自左中右各个角度的批评,马克思主义如何走近广大群众等等各种问题。我想,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正确面对各种批评,不能从各种批评中涉取一些合理成分,而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如果马克思主义长期脱离群众生活的思想和实际,面对中国社会的现实不能提出切实的调整方案或建议,恐怕其结果仍然无法摆脱边缘地位。所以,今天我们邀请的都是左翼战线的朋友,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认识,期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求同存异,达成一些共识,取得大家彼此的信任和团结。在此基础上,产生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能够在思想理论层面,学术研究层面,社会舆论层面,经济改革领域发挥实际的作用。我们知道,这个历史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乌有之乡的力量十分单薄,我们今天只是提出问题,做个开端,希望左翼战线的同志们能够团结协作,力争无愧于历史。

下面是现场速记文稿,未经发言人审阅。

祝东力:刚才杨晓青老师讲的这些我很钦佩,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在一线作战。这种斗争很有意义,但同时我又觉得,这跟马克思主义没什么关系,因为这无非是说小偷不是清白人,强盗不是绅士,无非是在坚持这一点而已,还没有到要抓小偷和强盗的时候。这个道理在任何一个有秩序的社会里面,都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跟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
80年代以来,重提马克思主义已经好几次了,现在又提一次。提了那么多次,每一次都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说80年代,一直围绕是坚持还是发展在争论。一方要坚持,另一方要发展,都是在做自己的文章。现在重提,我理解也有现实的含义。我觉得,在政治上的现实含义就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经济上就是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在意识形态上则是坚持所谓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果在上世纪50年代或者3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现实含义肯定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讲的是要搞世界革命。在60年代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含义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所以,就这点来讲,今天重提马克思主义,实际在决策层来讲是可能非常现实主义的,是用来平衡新自由主义话语或者西方意识形态的一种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原理,就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来讲,也是对过去那个时代的问题的诊断,和对当时问题开出的药方。这些诊断和药方都是杰作,但是毕竟过去了。我们要针对今天的问题,要开出今天的诊断和药方,这才谈得上坚持和发展。
一定要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一般的做学问区分开。进一步澄清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概念,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个尚未系统化的学说系统化了,都还属于做学问范畴,称不上真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发展。一次就是列宁在二月革命之后,继续搞十月革命。假如当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选择了同临时政府合作的话,那么就有两个前景,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政府镇压了,再一个是成为后来欧洲式的共产党,进入议会,这种前景在当时的俄国是比较渺茫的。
还有一次发展就是在中国。毛泽东在1927年之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如果当初按照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模式,搞大城市暴动,中国共产党就会被镇压掉了。那么,残余的共产党就只能跑到莫斯科做流亡者,最后也不过是进大学教书,做学问,像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列宁和毛泽东,都是针对当时的情况,都拿出了一个新的诊断和药方。我们今天也一样。毛泽东在半殖民地的条件下,建立了政权,又依靠国家机器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接下来国家机器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国家机器会腐败和锈蚀。所以毛泽东在50年代后期,一再谈思想政治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怎么样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问题。直到66年搞文革,就是尝试让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的谈话》里有一个明确的论述,让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军队和意识形态,这样才能把无产阶级专政同社会主义民主结合起来,才能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而是一种人民社会主义。文革失败后,国家政权的效率,也就是政治精英集团的意志和精神不能再保持了,所以就搞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是要搞市场,利用资本的力量,刺激、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今天又面临市场化导致的一切问题。这是今天面临的困境。今天的困境需要研究者和决策者有新的视角,提出新的诊断和解决方案。这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我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解。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minxinsuoxiang/lixiang/2013-05-02/1438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原则与方法”研讨会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