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民心所向>

网友

打印

欧债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评《意大利希腊的下一个‘难兄难弟’是谁?》

作者:迎春来源:红色文化网日期:2013-05-01 点击:

欧债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  

——评《意大利希腊的下一个‘难兄难弟’是谁?》  

迎 春  

 2011年11月15日 新华国际发了一篇题为《意大利希腊的下一个‘难兄难弟’是谁》的报道说,“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法国问题专家沈孝泉15日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 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区从一开始制度设计上就存在的问题。当时就有人看出弊端,现在症结愈加明显:只有统一货币,没有统一财政政策。------- 一面债台高筑,一面持续花钱。----------应该说,病因在哪儿一目了然,药方也有,但关键在于能不能下决心改革。对于政府首脑来说,核心利益就是选票。现在好像还没有真正的领袖人物,敢于破釜沉舟,解决国家深层次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论断。  

欧元区的出现,不是人们主观设计的产物;欧元区的“病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领袖人物”解决得了。欧债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欧洲国家“一面债台高筑,一面持续花钱”,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人们,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消费需求不足,是由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是由雇佣劳动制度决定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则不顾有购买力的需求,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生产发展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为了“熨平”经济危机,资产阶级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扩大信贷来增加消费。这就是“一面债台高筑,一面持续花钱”的内在原因。  

美国主要是依靠个人信贷:个人贷款买房、汽车、上学、买日用品等;而欧洲国家主要依靠国家卖国债提高居民福利,都是“一面债台高筑,一面持续花钱”,不过是贷款的主体有所不同,一个是个人,一个是国家。当然这不是说美国没有国债,也不是说欧洲国家的居民没有个人贷款,而是说贷款的主体不同,危机的形式表现也有区别,美国主要表现为个人信贷危机,而欧洲国家表现为国债危机。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育我们,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法国问题专家沈孝泉却认为:“欧元区从一开始制度设计上就存在的问题。”把欧元区的出现看作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他还说“当时就有人看出弊端,现在症结愈加明显:只有统一货币,没有统一财政政策。”欧债危机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是由于人们设计的“弊端”造成的,而且“病因在哪儿一目了然,药方也有,但关键在于能不能下决心改革。------现在好像还没有真正的领袖人物,敢于破釜沉舟,解决国家深层次的根本问题。”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唯心主义理论那样:“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58页)。看来欧洲就缺乏沈孝泉这样的“领袖人物”来解决根本问题了!  

我这里无意嘲讽沈孝泉,而是想说明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完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连一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子都没有;是想说明在我们这个自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里,历史唯心主义的“设计”社会“模式”的观点,在主流媒体上畅行无阻,作为国家的主要通讯社的新华社还广为传播,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科学论述却少得很,这还不足以令人深思吗?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还可能是科学的社会文化吗?当然不可能!  

在谈及法国的债务百分比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5%左右时,沈孝泉称,“欧元区的底线是60%,法国已经超标,在高危下运作。”其实所谓的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底线”,也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出卖国债亏不亏本,因为出卖国债的利率过高,结果不仅没有收入,还要亏本;就算国债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出卖国债最终有收入,这种“寅吃卯粮”的方式还能够拖延一段时间,而危机迟早也会爆发的。把这种西方经济学的所谓“底线”理论原封搬用,说明我国的经济理论完全被西方经济学所统治,完全是用资本家的眼光在观察经济现象,根本不可能认识经济活动的客观趋势。  

历史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必须改变,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来观察、认识当前的经济危机,才可能有科学的说明和预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1/278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国债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