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高山仰止>

红旗飘飘

打印

发扬东北老航校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东北老航校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78周年

蔡金安供稿

座谈会会场

2024年3月1日上午,为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78周年,发扬东北老航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香山革命纪念馆(以下统称纪念馆)、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以下统称研究会)在纪念馆赶考书吧会议室成功举办座谈会。

主持人桂星星

会议由纪念馆文物征集研究部副主任桂星星主持,纪念馆副馆长都斌和研究会会长刘渊、常务副会长郑晖、副会长张志勇等出席,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兆、龙华军,副会长华山、刘笑鹏、何国晖、徐涛,副秘书长吴晓清、林英、刘建丽、刘嫩平、陈列宾,常务理事方虹,研究会顾问曹家彬(空军工程大学教授、空军史专家)、刘福生(军模专家)、郑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特邀嘉宾李长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包明(原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闫树军(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委会副主任)、蔡金安(毛旗网、橘子洲头网、红旗网总编)、秦岭(摄影师)等参会,纪念馆文物征集研究部、编辑研究部、信息资料部董良、刘延岩、徐畅、马雯钰、陈梦雅、杜意娜、温珊珊、王立欣等参会。另外,东北老航校教员马龙章之女马今在线参会。

纪念馆副馆长都斌发言

会上,纪念馆副馆长都斌作了开场白并介绍了纪念馆应邀到会的嘉宾和纪念馆到会的工作人员的情况,还特别提到:七一证章、八一军徽、大红灯笼、开国礼炮这些文物和文物背后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很多都是文物征集研究部桂星星副主任亲自上门去拜访老师请教收集,老专家也认真研究。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晖发言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晖回顾了老航校经历的艰苦历程和创立的不朽功勋,介绍了参会的老航校研究会的成员和研究会邀请的嘉宾的情况。他谈到:今天是人民空军和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东北老航校成立78周年纪念日。78年前的今天,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成立。老航校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先后赶转至牡丹江、东安(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密山市)、长春等地。在短短三年零九个月时间里,培养出各类航空技术人员560名,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发展,创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人民空军和人民航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老航校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一代代传承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研究会副会长龙华军发言

在捐赠仪式环节,捐赠者李长文、高红萍(原东北老航校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刘钊之女,由郑晖代捐)、刘嫩平、刘渊、龙华军、方虹、王兆、刘桂芝(原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学员马杰三夫人)分别作了捐赠。具体是:李长文:《李长文画集》;高红萍:刘钊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干部学员履历书》;刘嫩平:《蓝天传奇——刘善本将军百年纪念》;刘渊:《刘亚楼将军传》;龙华军:龙定燎建国初期佩戴的军帽;方虹:《红色印迹——一位老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王兆:王弼保存并盖有“王弼藏书”印的1947年俄文版《列宁传》;刘桂芝:马杰三回忆录《蓝天放歌》。纪念馆副馆长都斌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与捐赠者合影留念。

纪念馆副馆长都斌介绍了纪念馆的基本情况和东北老航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馆藏展示情况。

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发言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委员、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介绍了研究会近年来围绕旧址保护、展览宣传、口述史采集的工作情况。他表示:研究会成立8年来,我们做了四件大事,一个是利用追寻足迹,实地考察,寻访老人,挖掘文物史料,对空军历史进行梳理,主要体现在三张图一张表;二是文物交流,抢救旧址保护;三是寻找航空英烈和家人;四是组织活动,如策划和组织“空军节”等。

研究会副会长华山发言

接下来,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纪念馆在东北老航校、人民空军和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等有关文物史料工作”作交流发言。华山、刘渊、刘笑鹏、李长文、林英、徐涛、曹家彬、龙华军、闫树军、包明、郑伟、何国晖分别作了发言。大家在发言中,讲述了许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发展壮大中和开国大典空中受阅中鲜为人知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时间关系,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建丽提交了书面发言。

研究会会长刘渊发言

研究会会长,东北老航校校长、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之孙刘渊作了发言。他在发言中说:今天是三月一日,是东北老航校成立78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个老革命家传承人,对以前的历史都是从书本上网络上了解的,当时了解后感到非常震撼。这些故事,讲到人民空军的成立,就不得不提东北老航校——人民空军的摇篮。老航校1946年3月1日建校,从无到有,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的,克服了种种困难,由最初的三十多人一直发展到近两千人。当时飞机少,没有教材没有教员,可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在3年零9个月时间里,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培养出各类航空技术人员560名,为人民空军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看过一些资料,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能够一直坚持?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们,这个我们管它叫东北老航校精神。我总结了三点: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三点我想在当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适用。东北老航校的历史和精神,对于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传承,让东北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

研究会副会长何国晖发言

与会者表示,以后纪念馆和研究会在人民空军文物征集利用、学术研究、筹备专题展览等多方面可开展合作交流。纪念馆方面将深度挖掘中共中央入驻香山期间筹备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物史料,宣传展示好这段历史;研究会也将大力支持纪念馆的文物史料征集、历史研究等工作,共同讲好新中国空军建设与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故事,传承好“赶考”精神、东北老航校精神。

会议结束后,与会者合影留念

下午,与会者在纪念馆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

参观结束后,与会者合影留念

大家跟随讲解员了解展览内容的来龙去脉,并兴致勃勃地在“阅兵”、“空军”等板块长久观摩,李长文、闫树军等同志纷纷讲述鲜为人知的内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hqpp/2024-03-11/8692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晴朗的天 更新时间:2024-03-12 关键字:红旗飘飘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