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英烈风采

打印

地雷战功臣熊大正冤案正议

《中外文摘》2010年第23期刊登了张港的《熊大缜:被冤杀的地雷战功臣》;2016年《读者》杂志第11期转载的《钟山》杂志2016年第2期,刊登了詹谷丰,《地雷:叶企孙的咒语》一文;张方的《敌后军工生活回忆》 这些文章介绍了清华毕业生熊大正和汪德熙院士到冀中参加抗日、研制炸药、埋地雷炸火车的英勇事迹,以及之后熊大正被抓为特嫌意外死亡的事情。以后还看到许多文章谈到熊大正被冤屈迫害,被乱石砸死!

中外文摘 作者:张港 说:(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到延安,(1945年1月)美军观察组情报员,艾斯•杜伦上尉独自来到冀中平原考察,见到熊大缜后惊叹地说:“你们真有本事呀!和美国的火箭一样啊!”

熊大正是1939年去世的,1945年美军观察组情报员艾斯•杜伦上尉难道见到熊大正的鬼魂了?!可见上述文章的谬误是多么的显而易见!

本文作者王太行的父亲,王耀南在抗战时期是第二战区少将工兵副主任,领导华北部队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的工作,曾被毛主席派到冀中调查熊大正案件。王太行觉得这些文章说的与事实不符。尤其最近中央电视台《老故事》栏目也以同样错误的口径介绍了熊大正案件,王太行感到有出来澄清事实的紧迫感。因此专门写了这篇文章,以正视听。

一、八路军为什么要肃反

1、日本的特务活动非常猖獗

冀中根据地有38个县,日军只占领了县城,八路军占领农村。

抗战时期,在八路军根据地的日本特务活动非常猖獗:朱德总司令在129师巡视工作时,潜伏的日本特务在茶水中下毒,朱德总司令匆匆外出,没有来得及喝茶,这杯茶水毒死了朱德的参谋;129师王宏坤旅长一次指挥作战,潜入旅部的汉奸即乘机在其身后打冷枪(新华日报 中华民国29年5月7日 二版);女特务梅芳刺杀彭德怀未遂;我的父亲王耀南也被特务护士往眼睛里滴毒药水差点弄瞎眼晴;还有潞城常建邦特务案 ;桐峪郝成林特务案;太谷县“州八道新民总会”大特务案;麻田刘三柱特务案;潞城常建邦特务案;辽县刘执中、杜桂堂特务集团案;襄垣王懋富特务案……

面对严酷的斗争,八路军必须肃反。1939年初,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锄奸科,在晋西北抓捕了一个大汉奸,他交代:日本特务机关在华北的最高负责人是喜多森一少将,日本特务机关指挥部在天津。(新华日报 中华民国29年5月7日 二版)日本特务机关在每个县都有下级机构,主要以药店、小卖部、香堂、武馆为联络点,收集情报。从1939年至1941年,延安保卫机关共破获73个日本特务组织,抓捕了数百特务。对这些特务八路军不打骂、不侮辱,一个也没有被处决,这些特务最终都成为改造对象。只有冀中根据地发生过这么一件奇案:被关押的特嫌,熊大正死于非命。

2、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也没有闲着

国民党军统开办了不少特务训练班,其中,“汉训班”在抗战期间培养了631个特务,打入八路军各根据地。军统的第二代谍王沈之岳(第一代谍王戴笠),在延安中共中央机要部门负责机密文件的收发工作。沈之岳打入中国共产党长达九年,有7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他是共产党情报首领康生最得意的助手。由沈之岳出谋划策进行的延安整风,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个军统特务冒充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刺杀毛主席未遂。可见当时军统特务的活动有多猖獗!在延安,特务吴南山自首,32个军统特务被捕获。在其他根据地抓了55个特务。被抓的特务中有3人愿意参加八路军,其余的被捕特务被送到重庆交还给戴笠,物归原主。

国民党退居台湾后,沈之岳担任蒋经国时期的国民党安全局中将局长。在台湾,沈之岳破获了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共谍案”。为此在台湾的1300多共产党员被捕。

1942年7月2日,毛泽东对129师发出电报:《中央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的指示》。对四方面军干部要:‘一视同仁’,藏在电报局特务把毛主席的电报改成:‘有所不同’,结果129师冀南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余伦胜和两个团长看到电报后,离队出走,他们被民兵发现,怀疑他们是特务,将他们押解回了129师师部,后来,在延安查电报原文,才搞明白是特务搞的离间计。

二、《关于熊大正等人特务案的请示》来龙去脉

1939年4月底,中共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党委就熊大正案上报延安:《关于熊大正等人特务案的请示》。毛主席非常重视冀中特务案,立即派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副主任舒同,除奸部长余光文到冀中调查此案,他们的报告毛主席没有认可,毛主席不相信一个小单位全是日本特务。

抗战时,我的父亲王耀南,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少将工兵副主任,任129师工兵主任,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兼晋察冀武装部长,兼冀中军区武装部长,负责在华北441个县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王耀南从晋察冀军区到延安汇报工作,毛主席命令王耀南到冀中再次调查熊大正特务案。

在冀中,燕京大学的女生吴寿贞等一大批从北平出来的青年学生,通过共产党地下组织,到革命根据地,比如:加入到战线剧社的王凯、王琛、陈英、章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政部副部长)等几位同志,都没有受到保卫部的审查。通过日本交通线到冀中的人,都受到严格审查, 其中包括熊大正。

王耀南认真看了熊大正的材料,有32卷,其中口供有81页(现在,这些材料一页不少,都存在北京市安全局档案室),熊大正的罪证是:

第1:熊大正收到了一封密信。密信是1938年8月通过平津保交通站顺子牙河从天津给供给部送来的一批“肥皂”。附夹了一封信,内容是: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已送了几批。急需的物资,最好在秋收之前,由河运较方便。信尾署名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这是日本特务机关指挥部在天津的地址。平津保交通站是日本特务机关的交通站,熊大正是通过日本特务机关的平津保交通站到保定,再到冀中根据地的。锄奸部认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第2:把没有经过中试、安全没有保障的地雷发给战士,地雷发生了爆炸,造成100多个八路军战士伤亡。

第3:熊大正说:鹿钟麟,朱怀冰,张荫梧是国民政府任命的合法长官,冀中八路军没有国民政府的任命,是非法武装,八路军就应该服从国民政府命令,冀中八路军打鹿钟麟合法军队是错误的。

第4:熊大正未经批准,私自到北平、天津。

王耀南经过反复调查:

原来,熊大正想发明一种新的雷管,好申请专利。熊大正想用雷酸银做雷汞的替代品。熊大正到天津查资料发现国外1800年就发明了雷酸银,1822年雷酸银雷管获得了专利。他自己偷偷搞发明,怕别人抢了他的专利,所以未经批准到北平、天津查资料。但是除奸部认为熊大正在京津地区搞特务活动。

八路军缺雷管

当时八路军的TNT(黄色炸药)炸药非常充裕。中国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一直处在战争状态,缺引信的废炮弹不计其数。 战争常使用的82迫击炮弹装0.4到0.6公斤TNT炸药, 一次大战下来,缺引信的炮弹有几万发,没有引信的炮弹里的TNT根本不会爆炸,华北到处是这种废炮弹。阎锡山储存的大量没有引信的迫击炮弹和TNT炸药,堆积如山,所以TNT炸药有的是。问题是没有雷管。

八路军最缺的是雷管。雷管里面装填的是雷汞。大炮、子弹的底火用的也是雷汞。雷汞生产非常简单,在低温下,先用硝酸和汞反应制备硝酸汞,然后加入乙醇(甲醇也可以)生成雷汞。日军对汞控制的非常严,一个医院只允许保留一支体温计和一个血压计,八路军只能另想办法找雷汞的替代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的熊大正(熊大缜到冀中后,改名熊大正)说他能够发明雷汞的替代品。熊大正要求按重庆正教授国难薪饷的待遇每月给160个袁大头;担任旅级部长。冀中八路军满足熊大正一切要求,7月,晋察冀军区任命熊大正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长,专门解决雷汞的替代品问题。

熊大正不让别人看他怎么生产雷汞的替代品,他没有请假,私自到日军占领的北平清华大学和天津购买原料,生产了一百多个雷银雷管,没有经过中试,大试,就发到部队,安到地雷上,没有想到,地雷发生了爆炸,死伤了100多个八路军战士。

王耀南告诉熊大正:黄崖洞兵工厂试验过雷酸银,太危险,不能用。欧洲1891年就发明了雷酸铅,1907年已经 获得专利权,制成安全雷管。兵工厂的几个留德博士带回来氮化铅安全雷管的生产工艺。黄崖洞兵工厂正在试生产。

王耀南问熊大正:你玩过砂炮没有?有人叫甩炮,就是往地上一摔就响的那种儿童玩具。熊大正说:玩过。王耀南说:烟花爆竹中的砂炮都是用雷酸银与砂子制成的。鞭炮商店有的是砂炮。雷酸银非常危险,一片羽毛落到上面都可能引起爆炸。我的叔叔就是被雷酸银炸死的。你只是在实验室经过小试,就急急忙忙大量生产装备部队,造成这么多战士伤亡,这不但是不懂生产工艺,也是个人主义名利思想作怪,你确实需要好好改造思想。

1938年11月28日,蒋介石决定成立冀察战区,委任鹿钟麟为总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率领15万部队进驻八路军根据地,搞摩擦,杀害八路军干部、战士400多人。

1939年6月,八路军120师、北上挺进支队和冀中军区部队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分割包围,把鹿钟麟,朱怀冰,张荫梧,石友三,庞炳勋,孙良诚,赵云祥,胡和道赶出了冀中。

在残酷的反摩擦斗争中,熊大正发言表示:鹿钟麟,朱怀冰,张荫梧是国民政府任命的合法长官,冀中八路军没有国民政府的任命,是非法武装,国共合作,八路军就应该服从国民政府命令,冀中八路军打鹿钟麟合法军队是错误的。熊大正的言论引起了冀中领导的注意。加上熊大正是通过日本特务机关的平津保交通站进入冀中的。

在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批准下,冀中保卫部立案审查熊大正。在审查中,熊大正揭发了张方等近百人是特务。

王耀南给毛主席的《调查报告》的结论是:

熊大正是特务的证据不足。熊大正案关押的几十个人都不应该是特务。他们没有任何特务行动,他们没有和外界联系过,只有熊大正一人指认,孤证不立。

中共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领导不同意王耀南对熊大正特务案的结论,联名要求中央重新派人复查熊大正特务案。毛主席又派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彭真、中央保卫部部长许建国等人复审。彭真,许建国复审的结论是:逼供不足为凭,锄奸扩大化应予纠正。除熊大正需进一步审查之外,其余人员全部无罪释放。

三、熊大正是怎么死的?

1939年7月22日,日军对八路军冀中根据地扫荡。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冀中区党委副书记鲁贲、组织部长刘亚球、宣传部长周小舟、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孟庆山副司令员、孙毅参谋长、孙志远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保卫部部长翟骏、冀中军区锄奸部部长罗文坊、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和警卫连蔡如臣连长,田世昌看守所长和100多个机关干部,在向白洋淀转移途中,警卫连班长史建勋借口枪走火,把熊大正打死了。史建勋的哥哥就是被熊大正作的新雷管的地雷炸死的。后来,史建勋被处分,送回了原籍。史建勋不可能当着这么多领导干部的面,用石头反复8次砸死熊大正。

四、八路军没有人会造地雷吗?

《中外文摘》2010年第23期,作者:张港说:《熊大缜:被冤杀的地雷战功臣》,八路军没有人会造地雷。

事实是:华北许多村庄都有人做鞭炮,鞭炮里的黑火药配方(1044年,北宋宋仁宗时期,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黑火药配方硝酸钾百分之75,硫磺百分之10,木炭百分之15)尽人皆知。

只要有煤矿的地方,就有硝铵炸药。八路军根本不缺炸药,只是缺雷管。

红军的兵工厂就大量生产过地雷。罗荣桓传记载:1934年,罗荣桓随国际顾问李德到阵地前沿视察。李德用望远镜看了一番,回过头来见到罗荣桓,便下令他带一个工兵排去埋地雷。罗荣桓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命令,埋完地雷回来报告完成了任务。不料,李德又下令他去把埋下的地雷起掉。敌兵离埋雷处已近在咫尺。罗荣桓不愿让战士去做无谓的牺牲,没有理他。李德见状,大发雷霆,指着罗荣桓的鼻子喊道:“你不去,我杀你的头!”这时敌前卫踩响了几个地雷,炮弹也打到了李德所在的指挥所,起雷之事才不了了之。

据历史记载,早在红军时期“松毛岭战斗”中,地雷战、地道战就发挥过重要作用。

1934年9月23日至29日,福建连城松毛岭战斗,红军1.7万人,阻击顾祝同指挥的 16个师2个旅18万人。还有3个飞行大队,27架飞机。还有德国造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24门,130毫米山炮2门。王耀南指挥工兵部队开展地道战,在红军阵地前沿布下5000个拉跳雷、2万个手榴弹拌雷的地雷阵,用地雷战、地道战坚持了7天7夜,国军第36师宋希濂师长被打成重伤。这次胜利,王耀南获“胜利勋章”,朱德总司令称王耀南“地道战之父”。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在忻口战役中,王耀南以二战区少将工兵付主任的身份,指导晋军208旅开展地道战忻州地道战、地雷战21天

1938年7月11日,王耀南用地雷把日军第8战车联队的一辆7.5吨坦克炸毁,把72辆坦克困在晋城近1个月,从而保证了卫立煌部的"西阳河大捷"。

1938年7月11日,王耀南在天井关炸毁的日军坦克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时,王耀南炸毁的桑掌铁桥。

1940年8月21日,百团大战时,王耀南炸毁的磨河滩铁桥。(百团大战战报二)

1940年8月22日,百团大战时,王耀南炸毁的乏驴岭铁桥(百团大战战报一)

1940年8月23日,百团大战时,王耀南炸毁的狼峪铁桥。

熊大正、汪德熙院士炸毁日本人的火车照片在哪里呢!

五、熊大正、汪德熙院士真炸过日本人的火车吗?

张方遗作 《敌后军工生活回忆》中写的:“技术研究社第一次炸日军火车头,是由汪德熙领工兵们,带着12个大炸药筒和其他器件,到平汉铁路上去炸日军火车头。他们选定的爆炸地点是在保定以南、望都以北一段的方顺桥铁路。据汪德熙同志回来讲,他们这次炸日军火车头,炸得很顺利。”

其实,只要用250克TNT就可以炸毁铁轨,也就是香皂那么大的一块TNT炸药就可以炸毁铁轨,汪德熙院士为什么要带12个大铁桶的TNT炸药呢!

中共冀中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驻地是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武强县离保定以南、望都以北一段的方顺桥铁路,有200多里地,比北京到天津还远。保定以南、望都以北一段的方顺桥铁路,有日军重兵把守。抗日战争期间,这个地方属于晋察冀军区北岳区的第2分区辖区,地方行政属于4专区第5区。保定以北到高碑店属于晋察冀军区北岳区的第1分区辖区。很难想象一些知识分子不在自己的辖区工作,跑到200里外,别的战区炸火车。炸完火车他们怎么脱身。良民证怎么得到的。12个大炸药筒怎么通过日军关卡的!

更蹊跷的是《地雷:叶企孙的咒语》一文说:汪德熙院士发现黑火药掺入TNT,能够大大提高炸药性能。

TNT炸药在外界温度高于3000度,爆速达到5000米/秒以上才会发生爆轰。

黑火药的爆速为500米/秒,爆温1000度,只能使TNT燃烧不会爆炸。就是硝铵炸药离TNT爆轰的要求也差得很远。只有氮化铅、雷汞爆速为5400米/秒,爆温值4350度,爆热:1486千焦/千克,氮化铅爆速为5300米/秒,爆温值3050度,所以可以起爆TNT炸药。

汪德熙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第七届学生,真的会犯清华大学大学一年级学生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吗?

1945年1月,美军观察组情报员,艾斯•杜伦上尉独自来到冀中保定考察八路军地道战。摄影师石少华拍摄。

经过核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重要战役战斗一览表记载”,从1937年抗战开始,到1943年8月止,八路军一共炸毁过两次火车。两次行动,我的父亲王耀南都参与了。

1938年2月18日,王耀南给129师贺龙师长10个工兵干部,贺龙要求在实战中考验工兵干部的能力。在王耀南指导下,在120师王震的359旅配合下,这10个工兵干部炸毁3列火车。

1938年2月17日,卫立煌部李默庵的第14军,郭寄娇的第9军,范汉杰的27军,10万人在韩信岭被日军第20师团、第109师团围在韩信岭山上。日军断绝了卫立煌部国军的水源。

1938年2月26日,王耀南率115师工兵营炸毁义棠铁路桥,使3列火车倾覆,数千第108师团的增援日军伤亡,卫立煌部突围成功,安全转移到西安。卫立煌安全到达西安后,下令:将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还有三个师的夏装、50部电话机、1部10门的电话总机和1部20门的电话总机,以及部分医药用品。给八路军,感谢八路军的及时增援。

1938年5月19日,八路军左权参谋长向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报告抗战有功者,给王耀南请功:“师直工兵营长王耀南,于义棠、两度间,率领部队奇袭敌人,破坏交通要道,使敌数周无法通车,作战勇敢。”(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北京第一版,左权军事文选第99页)”。防守韩信岭的国民党李默庵将军也向二战区长官部为王耀南请功。

六、熊大正和汪德熙不可能炸日军火车

为什么八路军炸的火车这么少就这么两次呢?抗战时期,日军对铁路重点保护。铁路沿线有伪军据点和5万汉奸组织红枪会的“神兵”保护铁路。铁路沿线各个村,分段负责,逼得百姓在铁路上日夜值班守护。哪段铁路出问题,日本鬼子疯狂报复,屠杀全村。所以八路军轻易不炸火车。如果实在需要要炸火车,也要总部批准。要有十分的把握,组织几千人的部队掩护,由工兵去完成任务。而且只对车站和铁路桥梁动手,因为车站和铁路桥梁是由日军防守,不是伪军百姓防护,以免殃及百姓。

熊大正和汪德熙所在的冀中军区司令部基本只在在白洋淀到任丘一带活动。

所以很难想象冀中区的几个大学生,不在自己所在的冀中辖区,私自跑到200里外的北岳区的一分区管辖范围的满城县方顺桥炸日军的火车!

中共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抗敌报》派出了牟伦杨,流冰,奚央,林朗,王禧,夏风,方仁,史塔,叶小周,田间,浦金,丁岳,丁原,沈重,周奋,邓康,仓 夷,袁 勃,应唯鲁(女),梅洛(女),范瑾(女,黄敬夫人)...。等记者,还有数不清的像丁一岚(女,邓拓夫人)那样的通讯员,到北岳区和冀中各区进行战地采访,还有参加战斗的八路军指战员给《抗敌报》投稿。从1937年12月11日到1939年底,《抗敌报》发表了数万篇战斗稿件。小到击毁一个汽车,抓到一个伪军,大到贺龙率领120师到冀中指挥战斗,都有详细记载。查遍《抗敌报》也没有看见关于熊大正和汪德熙炸日军火车事迹的报道。现在大一点的图书馆都一页不少地保存有《抗敌报》,《晋察冀日报》,读着可以去查。

七、平西、平北根据地抗日有功

抗战时,日军第63师团老兵漫画家斋藤邦雄驻守北平(北京),亲身经历到平西、平北扫荡见闻:日军士兵在平西、平北扫荡怕地雷,只敢踩着前面士兵脚印前进,还被炸伤2人。《陆军步兵漫话物语》

八路军八年抗战中8个根据地,只有冀中这一块根据地丢失了。

据日本《华北治安战》记载: 1942年5月1日,日军18个大队近2万人,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五一大扫荡》。八路军遗尸9800具,俘虏5000以上。1942年5月上旬,八路军左权参谋长派王耀南到晋察冀根据地,率领晋5团,担任冀中溃败部队的善后工作。冀中一共有33个团3.6万人。阵亡10995人,被日军俘虏5197人,负伤17583人。5万百姓被抓到东北当劳工。5万多百姓被杀害,冀中根据地丢了。冀中第24团原来是王耀南的部下,人员损失不大,军旗没丢。王耀南命令第24团返回保定、白洋淀一带坚持抗日。

到1942年6月12日,王耀南要求不愿意回冀中的人,到刘伯承的冀鲁豫区报到。

由冀中领导的“技术研究社”,也就熊大正和汪德熙所在的研究社,没有人愿意再回到冀中抗日,没有办法,1943年9月,中央命令撤消了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8个根据地,连平西(1939年成立,包括宛平、昌平、房山、良乡、怀来、涿鹿、蔚县、宣化、阳原、怀安、涿州、涞水12个县 )、平北(1940年建立,所辖昌延、丰滦密、龙赤、龙延怀、龙崇赤5个县)两个北京郊区的根据地都没有丢失。1942年1年里,日伪就进犯了平北根据地1554次,都被赶了出去。平西平北根据地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冀东根据地都没有丢失,只有冀中根据地丢失!

1944年9月19日,中央决定,重建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冀中人员全是新人,冀中原来的领导和“技术研究社”的人,都再没有回到冀中。

附:《王耀南将军简介》

王耀南 安源人,1922年入团,同年组建安源儿童团,1923年入党。1925年组建少先队,1927年率长沙师范学校同学和安源工人炸弹队,参加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红军时期获二级红星奖章,红旗勋章,胜利勋章。中央红军长征时,担任工兵营长指挥部队渡过24条大河。抗战时,任第二战区少将工兵副主任,在义棠使日寇3列满员军列倾覆,保证了韩信岭国军安全撤退;在天井关炸毁一辆坦克,围困了72辆坦克,保证了国民党卫立煌部西阳河大捷,王耀南获抗日民族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期间开展坑道战,消灭的敌人是前5次战役的4倍,稳定了朝鲜战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员。

参考文献:

《沈醉回忆作品全集》,九洲图书出版社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事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地雷战,晋察冀军区民兵斗争史丛书,长征出版社 《陆军步兵漫话物语》原日军63师团老兵斋藤邦雄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日战争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百团大战战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ylfc/2024-05-19/8809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晴朗的天 更新时间:2024-05-20 关键字:英烈风采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