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军事

打印

张志坤:无耻没有底线,对日本不可低估

作者:张志坤来源:草根网日期:2014-06-17 点击:

核心提示:最后再说说“无耻”。既然可以“无理”、“无聊”地搞下去,“无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对日本而言,“无耻”历来“无底线”,从来都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在对外扩张及对外用兵上尤其如此!所以,展望未来,针对中国进行挑衅,日本将究竟有多无耻,目前还能难估计,眼下表现出这一点点“无耻”,远远体现不了日本的“无耻”水平。


针对日本要中国删除日机监视视频要求,一向温文尔雅的中国外交部女新闻发言人以近乎骂大街般的言辞给予了回应——“无耻无聊无理”。给日本戴上这样一个“三无”帽子,固然是理之当然、大快人心,但如果仅仅满足于这种口头谴责,则未免太过简单,须知,日本新军国主义势力可不仅仅就是“三无”而已。基于一贯的历史经验,日本不会就此止步,而是将把“无耻”“无聊”“无理”演绎得十分深入。

首先是“无理”。日本人作为每一个个体,历来表现出很高的素质素养,温文尔雅、礼貌谦虚;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则与此截然相反,这个国际历来信奉力量第一,在其军国主义的法典里,武力至上是最基本的原则,武力决定一切、压倒一切,这是日本武士道的核心价值,是日本老军国主义的思想灵魂,也是现在正在滋长的新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国与国之间,日本从来不认为还可以讲“理”,中国人处世伦理中所谓凡事都讲一个“理”字的哲学,在日本的战略逻辑中根本就不存在。当年日本吞并朝鲜,甚至还要把中国的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哪里有什么理由呢?唯一的理由就是日本手中的军刀。所以,没有伦理,这可说是日本国家战略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对外关系上,日本历来只有两个基本点:其一是野心,其二是实力,只要这两点能匹配耦合,其它一切都不在话下。

接下来再说说“无聊”。日本对中国提出要求,要求中国删除日本战斗机监视中国飞机的视频,这样做法真的“无聊”吗?一些中国人可能确实是这样看待的

曾几何时,一些中国人将日本钓鱼岛国有化的行为说成是购岛“闹剧”,其中充满了不屑、轻视与鄙夷。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中国被人家的闹剧“闹”得不亦乐乎,至今仍然疲于奔命。

这说明,日本正在使用并善于使用“无聊”“闹剧”之类的流氓手段,迹近无赖,这是日本的一贯做派,也是其国家战略“无理”逻辑的必然结果。综观历史轨迹,日本的无赖浪人历来都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之前锋,日本的各种无赖手段历来都是其发动侵略战争的起点,现如今这点小小的“无赖”,不过初试锋芒、小意思一下而已,更多更惊人的无赖行径还在后面呢。

最后再说说“无耻”。既然可以“无理”、“无聊”地搞下去,“无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对日本而言,“无耻”历来“无底线”,从来都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在对外扩张及对外用兵上尤其如此!所以,展望未来,针对中国进行挑衅,日本将究竟有多无耻,目前还能难估计,眼下表现出这一点点“无耻”,远远体现不了日本的“无耻”水平。

面对日本未来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中国应该有哪些启示或者警惕呢?

笔者以为:

第一,中国切不可按正常国家看待日本,不能以常理对待之。

日本从来都不按常理出牌,坦率地说,这倒不是哪个右翼狂徒的个人问题,乃是基于整个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基础上的自然结果。比较人类世界各个文明实体,日本的国家历史道路是畸形的,民族成长历程是畸形的,精神价值与心理意识也是畸形的,这一系列畸形铸就了日本民族的岛国根性,决定其从来都不是一个正常国家,任何别人匪夷所思的无耻勾当,日本都想得出来也干得出来。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按常理对待,视其为正常国家,往往要吃大亏,这样的历史经验不可忘记。

第二,中国切不可低估日本,应充分认识到“无耻无聊无理” 的膨胀危险。

日本的“三无”没有止境,由此而造成的局面就不只是“闹剧”那么简单了,也不是新闻发言人怒斥几句就可以了事的,假使眼下的日本 “三无”伎俩得不到强有力的遏制打压,那么接下里就要变本加厉,给中国带来的危险与危害就将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笔者很早就断言,释放日本的战略能量遏制打压中国,这是美国既定的战略方针,也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记杀招,对此,中国必须有系统完备的应对方案,并且还要棋高一着、早占先机,而不能被无赖之徒牵着鼻子走,一直被动地应付下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s/2014-06-16/2629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6-17 关键字:军事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