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教育

打印

俞力工:也谈孩童教育与德国特点

作者:俞力工来源:红色文化网日期:2014-01-28 点击:

  最近德国教育问题突然引起关注,本人前后在德、奥生活了整整45年,愿就个人的观察与体会提供大家分享。

  首先,所谓“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完全是误解。德国宪法禁止的是贵族小学,而非学前教育。学前孩童发展不一,所处条件因人而异,国家不可能对个别的教育活动进行干预。宪法禁止贵族小学的存在,不外是为了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防止优势族群永远保持优势。

  就我了解,德国人之能够在学术领域表现优异,关键原因在于体质好,从小户外活动频繁,而且饮食重营养,守规律(重早、午餐,轻晚餐)。我想,无论什么事业,没有体力不可能产生毅力,专注与持久,而德国人超乎寻常的耐力,的确是令人感到诧异,这只要多看几场足球赛就知道究竟。

  一般而论,幼龄阶段太过注重学前教育,对其一生并无帮助。根据美国发表的调查结果,小时天才型人物,成年时表现竟是一般。相反,倒是较迟上学的孩童,具有脑细胞较成熟的优势,其学习进展顺利,且较有自信,发展前途也较提前上学的孩童要更好。

  另据观察,德国中小学的人文科学教育(文史哲等)也较发达,一般中学毕业生思辨能力很强,也很成熟(尽管近二十年有退步现象)。此外,德国人具有“任何言行举止代表个人人格”的自觉意识。尤其是对待社会、政治问题,非常严肃,决不嬉皮笑脸。该现象尤其在酒馆极为常见,即每当进入社会、政治话题,大家即刻收起笑脸,一本正经地议论起来。这点,比照华人社会的语不惊人不休的习惯,说明德意志民族(泛指德、奥、瑞)深刻了解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与安危,因此必须负责任地对待之。该文化特点如何形成,值得仔细研究。

  六、七十年代之交,美国酝酿给少数民族提供大学保障名额。不过十多年,东亚学子充斥一流学府,于是又出现建议,要求限制此族群学生名额,甚至还以东亚学生为依据,认为黑人先天不足,因此最好节省国家资源,取消对他们的经济资助。

  其实,当时东亚子弟表现优异,不过是因为父母亲的知识分子比重大。2000年代后期,美国又做过调查,发现华人学生成绩一般,原因自然是中国新移民的知识分子比重明显减少。从这点,可以看出一个社会优异学者的产生,以至于在学术界出人头地,所需具备的条件非仅限于学前教育,而是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细心培养。每个孩童的发展有如个人的脑细胞,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成熟度。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在于始终不渝地给予适当关注,必要时提供协助与鼓励。然而不论如何,健康的身体是起码基础,这点不容置疑,也更不容许以提前教育为借口,阻碍孩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以上对德国人的描述,严格说来只是勾画其文化特色,或称刻板印象。描述的是异于其他社会的典型,却不意味该族群尽皆如此,或大多如此。其实,每个民族的民族性往往从其驾车行为可见一斑。这在一方面,德意志人的蛮横与得理不让人就很不可取。然而,德国人又同时是比较愿意对半路上车子抛锚受困人士挺身协助的绅士,于是就构成了个性上的矛盾。其实,就像形容日本人为“菊花与剑”的双重人格一样,每个民族都有复杂的个性,一如每个人的脑细胞都有灵光与不灵光的领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y/2014-01-28/2469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4-01-28 关键字:学前教育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