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历史

打印

“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

作者:丁国强来源:北京日报日期:2018-11-22 点击:

“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

丁国强

鄢一龙著《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三统”是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这是当代中国的“通三统”。这其中既包含着革命的传统,也体现着执政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复杂实践中的艰难探索,其中交织着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等的碰撞、交流、冲突和融合。该书通过审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大众化的曲折历程,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逻辑体系和辩证思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与制度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了辩证思维、问题导向、方法创新和历史反思。

艰难曲折中有辩证法:遵循最小阻力线原则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笔直的,充满了曲折、波折。世界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在经历低潮和严重挫折中艰苦探索,蓄积了走向勃兴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是艰难曲折的,在克服困难、应对危机、战胜挑战中走向成熟、变得坚强。作者认为:“中国道路辩证法是理想未来的现实运动,它遵循的是最小阻力线原则,而不是最短距离的原则。就如同黄河一样,你难以将其中的九曲十八弯截弯取直,原因在于那是时势造就的,是一条最小阻力线,但是,黄河又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从传播到实践,既引致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中国革命开创新局,又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主动适应中国国情、社会需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无论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革命性质和求解革命道路,还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都经历了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到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通过在试错中学习、在挫折中总结、在变化中调整,既避免了走更多弯路、犯更大错误,又保持了自身的纯洁性和强大力量。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而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中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基本国情为立足点,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性推进中国实践、加强政党建设和创新国家治理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源头活水中有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经历了理论普遍性与中国特殊性相互碰撞的过程,也经历了从学别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从搬别人的模式到形成自己的模式的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是教条,而是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行动指南,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实的社会主义如何搞,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探索,既不能脱离科学原理,又不能照搬国外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社会制度,其生命力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和当代实践相结合,就会成为《西游记》中那根灵根被打断的仙树,结不出人参果,需要找观音菩萨的甘泉来医活。要让中国实践这个源头活水,来浇灌马克思主义这棵参天大树,让它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李达洞察到“实践”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意义,并首次提出了“实践的唯物论”这一命题。毛泽东讲“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实践才是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有了深刻体察,从中“懂得了什么叫实际,懂得了什么叫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中国道路的辩证法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不是抽象的教条和公式,是来自丰富鲜活的社会生活的大学问。

理想信仰中有辩证法: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马克思说:“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科学信仰,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实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是共产党人不懈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实践的理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方面追求最高纲领,一方面着力最低纲领,保持了战略定力和实践动力。在新的实践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才能够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作者指出:“我们要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合理地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将坚定的方向、远大的理想与灵活的策略、务实的手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创造力来自理想向行动、理论向现实的转化,从而把历史使命、政治任务变成了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社会运动和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既是一种政治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正如作者所说:“社会主义价值在个体层面上,提供了一个超越世俗金钱的更高价值追求,在社会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提供了将现有的社会导向一个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可能。”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8-11-21/5363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1-22 关键字:历史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