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历史

打印

56年北京开劳模大会,周恩来对毛主席小声地说:老班长今天也来了

作者:来源:文史小正太日期:2023-03-05 点击:

1956年,为了表彰全国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劳模大会。

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提前进入会场在主席台上各自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会议还没有开始,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低声聊着什么,这时,一位身穿黑色短棉袄,脚穿一双破旧黑布鞋的老人走进了会场,他东张西望的准备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

周总理定睛看了一下此人,立刻转头凑到伟人耳边小声道我们的老班长来了

毛主席一听,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嘱咐总理会议结束后,让老班长留下来,自己要见见他。

那么,两位伟人说的这位老班长是谁呢?他们之间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

李开文参加红军

李开文是安徽金寨县下面村子里的一个穷苦农民,为了一家人能填饱肚子,干过各种苦力活,也受尽了白眼和有钱人的欺辱,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不甘,然而自己一个最底层的穷苦农民,又能做什么呢?

后来,他在城里干活时,听说共产党的红军是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他心里一动,热血开始沸腾他觉得这好像就是自己想要寻找的东西,他的心再也安定不下来。

1929年,31岁的李开文下定了要跟共产党干的决心后,毅然决然在家乡大别山参加了红军队伍。

他在参加红军之前,其实就已经知道革命不好干,时刻都有牺牲掉脑袋的危险,对于这些他自己并不害怕,但他怕妻儿为他担惊受怕,所以他参军的事情,并没告诉妻儿

1932年,敌人突然向大别山发动了猛攻,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准备撤离大别山,而且时间非常紧急。

要离开家乡,李开文心里还真有些不舍,他想回家把事情告诉妻子,但是妻子正在坐月子,他怕回家后看到妻儿会动摇自己跟部队走的决心。

就这样,李开文狠了狠心,含着泪离开了家乡,开始跟随红军征战南北战

在担架队担任班长的李开文,虽然不直接拿枪与敌人进行战斗,只是负责照顾伤病员,但他们的工作同样不轻松,经常是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把受伤的战士背或者抬下来

在行军的路上,他们基本上都是抬着负伤的战友负重而行,担架队每个战士的脚板底部都磨出了血泡,好多人还患上了烂脚病,他们行走艰难,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着敌机来轰炸。

遇到敌机轰炸的情况,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先保护担架上伤病员。

一次,红军在行军的过程中,突然又遭到了敌机的轰炸。

就在这次轰炸中,李开文为了掩护担架上的伤员,身受重伤,虽然有幸保住了性命,但却两耳失聪了

失去了听力,听不到指令,担架班的工作是无法胜任的,上级领导经过商议,把他调到了炊事班

为让战士们吃上饭 煞费苦心

19358月,漫漫长征路上红军进入了草地,作为红军炊事员的李开文,为了让战士们吃上饭可真是犯了难。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在草地上让李开文感到最难为的并不是无米,而是无柴烧

草地上虽然不缺草,但是却没有干草,炊事班点不着火,无法给战友们做饭吃,这让李开文感到非常的歉疚,他觉得是自己做炊事员的失职。

不久,大家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每次行军的时候,李开文的腹部就鼓鼓囊囊的,显得非常臃肿,走路的样子也很别扭,可是等部队驻扎下来休息时,他的肚子又瘪了回去。

后来才知道,原来李开文在行军的时候,把湿漉漉的柴草塞在了腹部,借助身体的温度把湿草烘干,这样就有柴火给战士们做饭吃了

193610月,红军胜利走完长征之后,党中央在延安正式落了脚,此后延安被视为革命圣地。

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对延安充满了向往,纷纷来到延安投身革命。

那时的国内形势很是复杂,一些特务汉奸也顺势混了进来,这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人身安全。

后来,党中央经过商议,决定把从长征中坚持下来的老红军们召回到延安,有他们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首长们的人身安全才更有保障

就这样,李开文来到了延安,被安排到陕北公学食堂做炊事员,几个月后,他又被调到中央组织部炊事班担任班长。

由于李开文各方面都表现非常出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和认可,后来在组织部长的推荐下,进入特灶班担任班长

尽职尽责的特灶班长

能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国家领导人做饭,李开文别提有多开心了。

然而在开心之余,他又有些担心,怕自己照顾不好主席和各位领导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他发现,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每位领导人都非常的和蔼可亲,很好相处,李开文的心彻底的放松下来。

李开文上任后,除了想办法照顾好毛主席等领导人的饮食之外,他还要想着怎么能节省开支。

他通过查看之前的伙食账本,觉得开销太大了,通过分析,他找到了原因,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来特灶蹭吃的人太多了。

他又仔细核算了一下,发现中央首长们的伙食费连总开支的三分之一都占不到。

李开文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特灶班必须彻底整顿一下。

于是,他把中灶和特灶的炊事员和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他发言道:同志们,今天有过事情给大家说一下,中央首长们的伙食补助本来就没多少,大家这个也来吃,那个也来吃,这样就有点不大像话,从明天开始,我和大家都不要在特灶吃了。

自从李开文控制了吃饭的人数之后,首长们的伙食质量提高了不少,而伙食开支不但没有超支反而还有了结余。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对周总理夸赞道:看看,看看,还是咱们老班长有办法!

李开文不但在管理特灶班工作方面尽职尽责,对毛主席的照顾他更是尽心尽力。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给毛主席饭菜他都是亲口尝过,才放心的让主席吃。

再就是,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有个习惯,那就是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几乎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才去休息会儿

那时延安的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艰苦,所以更没有什么营养品可补。

为了想办法让毛主席,他费尽了心思,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来一位外国医生说肥肉可以补脑,他高兴极了,于是他想方设法弄些肥肉,几乎两三天就给毛主席做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

他做得红烧肉肥而不腻,特别好吃,是毛主席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19472月,蒋介石密令胡宗南向延安发动突袭,蒋介石自以为这件事保密的很好,殊不知早有在国民党高层卧底的地下党员给延安递送过来了情报。

为了保存实力,毛主席不打算与蒋介石硬拼,而是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把一座空城留给蒋介石,让他去空欢喜。

李开文刚刚跟随毛主席和周总理撤出延安,胡宗南就率重兵攻入了延安。

而此时,已到达陕北的李开文,发现三月的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很难找到食物

李开文犯了愁,愁着愁着,他想起了在撤离延安之前,自己把大量腊肉、咸鱼、咸鸡蛋等食物埋在了一处窑洞后来。

第二天午饭时,毛主席看着突然多出了好几个菜,问李开文怎么回事,李开文支支吾吾说出了事情,毛主席罕见的动了怒,责问他为什么不守纪律要去冒险,并说这样的饭他吃不下

后来他看到偷偷抹泪的李开文,心软了,哽咽的招呼大家吃饭,不要辜负了老班长的一番苦心,那顿饭,毛主席是含着泪吃完的

不想当官 只想干实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组织上为了培养他,让他进入中央机关干部培训学校学习,7月份毕业后,组织上要安排他到天津糖厂担任厂领导,但李开文却拒绝了,说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志吧,自己想回家乡工作。

毛主席知道后,找他谈话:老班长啊,我们都老了,你回老家后我们可就照顾不到你了,还是不要回去了吧。

但李开文说:出来这么多年了,想家了,还是回去的好。

李开文回到家乡,他本可以留在省城合肥或者金寨县委任职,但他都拒绝了,最终自己选择了一个离家不远的粮站当了个站长

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份工作,这可能是当了多年炊事员的缘故,经常与粮食打交道,已与粮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吧。

1956年,李开文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一名劳动模范前往北京参会,他刚进入会场就被主席台上的周总理看到了……

随后,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叮嘱,在会议结束后,把李开文留了下来。

毛主席忙完手中的事情后,赶忙派人把李开文接到了自己的家中,要在家中请老班长吃饭。

李开文见到毛主席后,毛主席紧紧的握着他的手,高兴的说道又见到我们的老班长喽!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毛主席看到他的棉衣又旧又薄,脚上的鞋子也是又破又旧,心疼的说:老班长,你怎么穿这么少啊,上了年纪了,还是要穿暖和点的。

于是让工作人员拿过一件呢子大衣和一双棉皮鞋要送给他,李开文推辞不过,含着眼泪收下了……

李开文回到家乡后,毛主席送给他的大衣和皮鞋始终没舍得穿过一次,一直珍藏在箱子里,每当想念毛主席了,他就会拿出来看看,轻轻的摸摸

1992年,李开文因病离世,按照他生前留下的遗嘱,把他葬在了他曾经工作过的粮站旁边的山林中。

李开文这一生,虽然没有立下过耀眼的功勋,但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却能让人感动不已。

他没有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默默奉献了一辈子。

像李开文这样的革命老前辈,在他们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很多,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革命老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才会变得越来越富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23-03-05/8052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3-05 关键字:历史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