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邋遢道人:再就三农问题与郭兴邦网友探讨

作者:邋遢道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05-02   点击:

再就三农问题与郭兴邦网友探讨  

   

贫道觉得,强坛一些网友对郭兴邦网友的态度不是很合适,起码嘲弄郭兴邦学历、出身是没道理的。贫道与郭兴邦网友观点基本相左,但了解了郭网友的身世后,还是尊敬郭网友的。  

   

看到一个资料,说郭网友40年来决心研究农村问题,为农民寻求幸福的出路。一生失去很多,但坚持不懈,是一个完全把一种信仰作为毕生追求目标的人。这些贫道自愧做不到,因此佩服郭网友的人生态度。如果大家有兴趣,链接一下这个网页就不会那么语言尖刻了。http://www.jzrb.com/news/bendi/200809/361987.shtml  

   

虽然贫道尊敬郭网友,但还是觉得郭网友的眼界过于狭窄,看问题的角度有些偏激,推理时不注意事实之间关系必须合乎逻辑,因此并没有能真正为农民寻求一条致富的道路,甚至可能成为让中国农民难以摆脱贫困。  

   

郭网友赞同农民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进行经营,认为这可以让农民富裕起来。郭网友设想“农民应该是“大农”,用机械耕种500亩左右土地、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就可以解决三农和城乡差别问题了。贫道觉得郭网友想得简单了。  

   

现在技术条件下,一户机械化耕作500亩土地是没问题的。现在很多种田承包大户不要说500亩,1000亩的也有,而且基本不雇佣工人。同时,按现在农机价格水平,一户种500亩地并不需要多少钱来买机械,甚至外包给专门从事耕地、收获农机专业户就可以实现。  

   

但不知道郭网友是否考虑过下面问题。  

   

首先,中国目前18亿亩耕地,扣除8个月以上外出农民工,尚有32487万农民在从事农林牧渔业。18亿亩耕地,人均5.54亩耕地。如果一户2.5个劳动力(这是高估了),分500亩耕地,那就只用360万户,900万人。占现有农业劳动力的2.8%,这意味着要有占现有农业从业人员97.2%,31587万农民必须在非农产业就业。不知道这么多现在还在田地里耕作的农民究竟怎么安排。  

   

假如真的实现了只用900万人从事农业,那么三农问题基本就不用考虑了。这是因为900万人就算不种地,国家一年每人补贴2万元,超过现在城镇标准,也无非1800亿元。这个数字甚至不足国家财政每年支农费用的十分之一。  

   

其次,户均500亩,劳均200亩耕地就能够让农民收入始终接近城镇居民吗?其实很困难。美国劳均耕地1015亩,是这个数字的5倍。美国每个农业劳动者每年得到政府补贴平均1万美元,折合6万多人民币。但即使如此,美国农民收入还赶不上市民。中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开放。让人均200亩资源的中国农民与劳均1000亩资源,劳均25万美元技术装备的美国农民打农产品战,能够确保胜利吗?这还是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劳均耕地比美国还高。这些事情不知道郭网友考虑过没有。  

   

第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目前每个农户占用耕地面积大约在25-35亩左右,没有什么“大农”,但他们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比城镇居民差,台湾地区一个时期甚至比市民高出20-30%。难道只有“大农”这一条出路吗?  

   

贫道在前面帖子就提醒郭网友把眼界放宽点,多研究一下比较成功的,同时农业生产条件与中国接近国家的情况。否则,只盯住美国,看起来很有道理,就是不能算别的帐。一算就伤心。  

   

研究问题总会遇见困难,发现自己提出的论点难以自圆其说。有的情况下,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比如是资料掌握不够,更多的是角度站得低了些。放开眼界和勤奋收集资料,问题就解决了。但有些情况下,遇见的困难是颠覆性障碍,或者在事实上根本无法达到,或者在逻辑上出现根本悖论。这种情况不是调整个角度或者多占有些资料就够了的,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论点了。贫道以为,郭网友面临的是后一种困难。  

   

上次贫道的帖子,郭网友跟帖说贫道“你可以两眼一闭,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是,贫道的帖子里往往都是一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国家统计年鉴上查到的,与贫道睁眼闭眼无关。这些数字,无论睁着眼还是闭着眼都是存在的,都构成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基本脉络。  

   

一些数字是不能回避的。比如,城乡差距扩大了,比改革前扩大很多。1980年(当年9月开始全面推广联产承包,1982年年底结束)城乡居民收入比是100比40(整个公社化时期基本如此),2009年是100比30,差距扩大三分之一。这期间,农民生活水平当然是提高了。但是,任何经济总体增长时期,居民生活水平都会在提高。绝对贫困只出现在经济整体下滑情况下,比如上世纪最后20年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前苏联国家和东欧。因此,简单拿农民收入实际在提高就无视三农问题实际是在恶化,不是科学的态度。  

   

还有一点,说农民一定要说农民的大多数。占农村人口60%的低收入农民才是农民问题的关键。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但最低的20%群体只有1500元,再高一级的是2935元,再高一级是4203元。也就是说,40%的低收入群体人均纯收入平均只有2218元,不及平均值的一半。60%的农民纯收入只有2879元,是平均值的60%。他们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是18比100。与改革前“共同贫穷”相比,这个差距代表了当前城乡基本差距。  

   

真是奇了怪了,农民实际生活水平与一般中国人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就让郭兴邦网友这样一心为农民呐喊的人看不见呢?郭网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政策设计上,怎么不先研究一下为什么农民与城镇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呢?没有人能够先知先觉地给农民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自己是农民也不管用。能够做的无非是研究一下为什么农民会穷,而不是给他们画个大饼。  

   

贫道也就下过三年乡,但是贫道认为三年就够了,多了并不见得就有用。一件事情如果认真观察和研究,3个月能了解个大概,半年基本入门,1年说起事情来就不外行,3年基本就可以当专家了。郭网友精心研究40年农村经济问题,至今无非重复主流观点,贫道以为主要是研究方法不对。  

   

贫道的经验是,对经济问题的要点是观察并能够描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哪些变量影响哪些事物,而且注意事实准确,逻辑周延。只要能够将这些说清楚,就算结束了。至于政策建议是次要的。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思包含你说了也没用,有用的是告诉制定政策的人经济实际运行的过程是什么,如果他们明白了,而且愿意解决问题,怎么办他们办法比贫道要多多了。否则,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办,他随便给你说几个问题你就傻眼了。这方面贫道很有体会的。  

   

贫道注意到,称赞郭网友的往往是现在主流精英,比如茅于轼说:“郭兴邦是一位农民经济学家。他非常专注于经济学,对经济学有非常高的兴趣和热情,多年来他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著作。但是因为他是自学成才,没有显眼的学历。他的外表,从衣服到口音,显露出一股地地道道的土气。大概因此之故,他很难进入主流学术圈子,学术成果也得不到承认,这是很不公平的……经济学家多半是城里人,希望城里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人士都来读一读郭兴邦的书,了解一下占我国人口60%以上的农民的心情。”  

   

贫道觉得,让这些自称搞研究就是为富人说话的人赞扬不算什么好事。他们祸害国家的实例太多了。  

   

放眼看看世界,三农问题不仅中国有,全世界都一样有。多数国家解决农民收入赶不上城市人的办法就是财政补贴,让非农产业人赚的钱拿出来补贴农民。为什么呢?因为农业技术进步率低于其他行业,于是劳动生产率也会低。创造价值的增量少于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就呈现拉开差距的趋势。  

   

多数比较成功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采取的都是合作经济加上城乡分离体制。说透了,就是给农民以“特殊国民”政策,让一些涉农而非农的行业只让农民干。由于这些行业技术进步率也很高,于是农民就有一个与非农产业居民收入接近的可能性。由于这种政策只能对组织起来的农民实施而不能给个别农户,因此无论东亚还是北欧和西欧的农民都是合作经济或集体经济的成员。  

   

逻辑是:  

——让农民收入以接近市民收入提高的条件是让农民同时从事相关非农产业;  

——由于农民资本不足,竞争力不强,因此国家必须给农民以超其他国民的特殊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  

——由于产业政策不能只惠及个别农民,因此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才能实现。  

   

于是有了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这种现代农业基本组织模式。  

   

也就是说,即使实行的是私有制,合作经济也是农民唯一出路。不过,一旦实现合作制,社会主义成分就增强了。比如,日本农社企业是按人六资四分配利润的,与生产队时期接近。  

   

郭网友是个追求理想的人,为了理想可以遭受生活困苦和别人的白眼。不过,郭网友的“梦想”太具体了,具体到了认为某种经营模式就是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这样的梦想很容易给“让中国全体农民都与城市人那样生活”的目标形成障碍。因为假如这个模式恰好是障碍让农民幸福这个目标呢?  

   

尤其让贫道忧虑的是,郭网友把希望寄托在资本家身上。他认为“企业家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可以帮助农民循序渐进地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农村投入“激活剂”,逐步扩大,把农村全面带动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要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家,或者是有部分能力的企业家联合起来,选择三四个条件较好且连成一片的村庄,在保障农民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使他们变成大农户(比如一家种植500亩土地)。同时利用企业家本身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使那些放弃土地的农民进行小型的手工业或者工业生产,在企业家的指导下联合成一个公司。” (《“农民经济学家”郭兴邦——以企带村引导农民联合发展》农民日报)。贫道就是资本家,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十几年了。贫道的经验是,指望资本家,尤其是城市资本只能祸害农民。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欧洲一些国家政策的要点就是制止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就算进入,企业组织主体也是农会,而且投资人六资四。除了美国等农业资源异常多,农业主要靠投资的国家,都没过这种政策。  

   

况且,这有什么新意呢?不是这些年主流们都在倡导么?  

   

贫道希望大家尊敬郭网友,同时尊敬任何为信仰奋斗终身的人。当然,二蛋、疯僧等没有信仰,不算在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sn/2013-05-02/803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三农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