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银行信贷规模为何难控制

银行信贷规模为何难控制

易宪容

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那还是1998年以前的事情,可以说,从1998年开始,央行基本上不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调控这种工具了。但是,最近,央行又重新使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工具。因为,今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国内商业银行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长30657亿元,同比增长15.75%,M2增长17%。也就是说,国内银行信贷在200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增长更快。今年一季度,各家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新增贷款就达到1.42万亿元,掀起国内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高潮。此后,二季度新增贷款达到2.5万亿元,三季度达到3.36万亿元,到10月更是达到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69%,M2增长18.5%。

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尽管央行完全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五次上调存贷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87%,贷款利率达到7.29%),九次上调准备金率至13.5%,调控力度是空前。然而,商业银行信贷狂潮依然不期而至,许多商业银行在三季度就已经完成了全年预定的信贷指标。

而且,从银监会公布统计数据来看,截至9月末,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7.3%,其中多数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速均超过20%。这不仅脱离了央行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更超过了银监会规定的15%的限速目标。据报道,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明确指出,15%的目标,是银监会综合考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状况、风险客观成因、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等多方面情况之后,提出来的最高限额。

可见,无论是央行紧缩货币政策,还是银监会对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仅没有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反之,商业银行却不断地在突破这些限制而掀起银行信贷狂潮,从而使得央行及银监会不得不重新使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管理的工具。

我们现在要问的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为什么会不断地突破现有的限制而创新高?为什么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没有达到所预定的目标?为什么银监会限速指标所起到效果不大?其原因何在?我们可以从商业银行信贷供求关系的内在性来分析。

一般来说,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它是金融市场的核心。也就是说,利率水平特别是真实利率的高低,决定货币信贷特征与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以来国内货币信贷的特征(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存款活期化进一步持续、银行贷款快速增长等)基本上与目前国内较低真实的利率水平有关的。过低的真实利率对中国消费、投资、名义总需求、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资本价格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报告表明,自1990年以来中国真实利率存在较强的波动性,而从1996年以来中国真实利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04年上半年真实利率进入“负利率时代”,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通过对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负利率也成了近期宏观经济过热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动力。

一般来说,负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比例关系。即名义利率代表了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而通货膨胀率代表了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之比构成真实利率。真实利率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居民是持有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的比例。当预期真实利率较低时,居民消费需求和存货需求会相应的增加,从而在产品市场上表现为购买商品时的“买涨不买跌”。真实利率波动导致居民对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需求发生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实物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和货币流通速度发生波动。

对当前的银行信贷需求来看,真实利率为负,其实就是银行债权人向银行债务人的补贴;特别是这种真实利率是在管制的条件下时,真实利率为负,实际上是通过利率管制政策由银行债权人向银行债务人的一种转移支付。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企业及居民更有动力来减少存款、增加贷款。因为,企业及居民只要获得一笔贷款,就意味着增加一笔收益。

而大量贷款增加后,大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就会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从而推动股市、房市价格不断上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内股市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住房的价格更多快速飚升。第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2%,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其中北京上涨13.5%,深圳上涨17.6%,宁波和杭州上涨幅度也都超过了10%。而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拉动了房地产贷款的快速增长。

2007年前三季度,尽管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不仅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仍然高位徘徊,而且购房贷款增速加快。9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6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410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491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这主要与房地产企业在证券市场融集到大量的资金有关);居民购房贷款余额2.8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924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其中61.4%的个人房贷由中、农、工、建四家商业银行发放。据了解,个人房贷的增量占到四家银行新增贷款总量的61%以上。

而且,银监会最近在检查中发现,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三假一高”的情况。即“假按揭”,就是指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银行开发贷款,利用假按揭套取银行资金;“假二房”,是为了逃避第二套住房要交的40%首付款和利率上浮10%的规定,将实际购买的第二套房以其他人的名义购买;“假90”是为了帮助购房人获得20%的低首付款,银行向实质为“悬空房”、“联通房”的假90平方米住房发放80%的购房款。所谓“一高”就是对房价“高评估”,通过中介虚假评估,形成高估的房屋或土地价格,并以此作为银行抵押和放贷的基础。

这就是在目前低利率政策或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居民及企业行为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目前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不改变,企业及居民就有动力从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并用这些资金进入各种资产,从而推高股市及楼市的资产价格。而在负利率的情况下,股市及楼市场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企业及居民更有动力进一步从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银行的信贷规模需求从而会进一步放大。

我们再从银行信贷的供给来看,最近几年银行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是与目前采取的信贷政策有关的。这种银行信贷政策不仅决定了金融机构的利差水平,也决定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赢利模式。可以说,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差水平主要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与竞争状况等因素决定的,是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竞争均衡的结果。但是,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由于央行对利率的管制(发达市场经济中,央行调整的基准利率是拆借市场的利率,而且国内调整的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利差水平基本上是由央行来调控。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水平和利差调控不仅决定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经营状况及赢利水平,也决定了央行宏观调控效应。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有人说高了,也有人说低了。应该说,在1999年以前,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利差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那段时间里,这种情况也成了国内银行经营状况不好的原因之一。但是,从1999年以来,银行利差水平不断上升,而且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商业利差水平上升,当然有利于这几年国内商业不良贷款的核销、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但是在国内商业银行在经历了持续几年的利润高增长和不良贷款“双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利差水平自然也就是成了国内商业银行最好的赢利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从1996年起,国内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基本上保持在3%以上的水平。特别是从2002年2月21日起至2007年7月20日,央行一直将活期存款利率维持在0.72%,而同期贷款利率上调了7次。由于从1999年以来活期存款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由1999年所占比重为24%左右上升到目前所占的比重为40%左右,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地扩大。与2005年相比,2006年多数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与毛利差均有所增加前者为2.5%左右,后者达到了3.6%以上,个别商业银行甚至于达到了4%以上。

由于利差水平过高,银行信贷也就成了国内商业银行最好的赢利模式。比如,早些时候一直有人在说中国银行的发展就在于如何来改变目前商业银行的赢利模式,就得发展更多的中间业务。但是,在这点上,不仅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缓慢,就是连国外的银行进入中国后,也改变以往在本国的经营模式,不是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反之,更多注重的如何来扩大银行信贷的业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的银行,无论国内商业银行还是国外法人银行,它们的赢利有90%以上来自于银行的信贷业务。因为,在国内商业银行来看,银行信贷业务赢利最好、风险最低。

可以说,国内商业银行为什么有动力极力信贷规模扩张?最根本的就在于目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在于目前的信贷政策人为把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扩大。这种信贷政策不仅不利于国内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改善(试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要是商业银行,只要是做信贷业务就大利所图,那么还有谁花大力气做其他业务),也成为近几年宏观调控效果不佳的关键所。因为,由于贷款利率较高,由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就能够增长利润水平,那么无论央行采取什么政策,商业银行都没有动力来减少贷款发放。甚至于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扩大信贷规模,会采取各种各样规避政策调控的方式。比如说,最近出台的关于银行信贷管理的359号文件,有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其一点利益,就挖空心思地对央行政策做出不同的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总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得不到遏制,问题出在现行的信贷政策上,一是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水平过低,甚至于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十分严重,从而使得银行信贷需求无限放大;二是通过利率管制的方式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水平(请注意目前中国这种利差水平是与国际上的利差水平是不可比较的,因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与国际的基准利率不同),从而使得国内商业从事信贷业务就大获其利,国内商业银行岂不加大信贷规模扩张的速度而岂有动力开展其他业务?因此,要改变国内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现象,就得从这两个核心方面入手。即改变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为负的现状,提高国内银行的利率水平,同时尽快缩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利差水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13-05-02/1350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银行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