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政治

打印

薛景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依然十分必要

作者:薛景春来源:红色文化网日期:2022-11-10 点击:

弘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新征程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薛景春

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把集体出京的第一站选在革命圣地延安。向世界和全国人民郑重宣告出行目的:“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这一庄严宣示向世界宣示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宣示出了百年大党心系千秋伟业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宣示出了延安精神宏阔的历史经纬和强大的时代光芒。

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延安作风、延安精神,系统阐释延安精神内容内涵,推动延安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铸魂发力,无疑为延安精神注入新内涵、赋予新动能、给予新期待。为我们站在新的起点,聚焦党中央二十大战略部署弘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新征程指明了工作方向。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战略的也是具体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实现共产主义要靠完成每一个历史阶段使命任务接续推进。毛泽东在抗大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当时,就是坚定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向。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坚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报告描绘出“五大特征”和“两步走战略”。“五大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两步走战略”: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方向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清晰的道路特征和战略安排为我们全面进军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强国坚定了信念、规划了步骤、夯实了举措。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延安时期,党正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地位,我们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再次告诉我们: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两个确立”是历史结论、人民的选择、事业的需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就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拥戴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延安时期,党正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新时代,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飞跃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反复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行。

迈入新征程,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不断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二十大报告提出“两个相结合”“六个坚持”,为新时代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方法与遵循原则。

(一)“两个相结合”为贯彻实事求是提供根本方法。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翻开我们党的历史,只要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事业就胜利,就成功;只要我们脱离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遭遇失败、挫折,就会受损失。

贯彻实事求就是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贯彻实事求是就是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中国智慧挖掘出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把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从而坚定我们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二)“六个坚持”为深化解放思想提供遵循原则。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坚持”,为新时代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遵循原则。

解放思想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的根本属性。解放思想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是解放思想的根本基点。我们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不迷方向、创新把握未来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生命。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解放思想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格局。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从延安时期提出宗旨、践行宗旨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全党同志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再次向世界表达:人民的需要发展到哪里,党的宗旨就践行到哪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神圣的初心使命。新征程,为人民服务就要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不断拓展服务宗旨内涵,让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断变现。

(一)践行宗旨让人民在政治生活上有地位。二十大报告响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极大拓宽了人民政治生活服务内涵。重点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让人民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让群众路线内涵更加丰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让人民行使权力更加巩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生动;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政治地位更加提升。

(二)践行宗旨让人民在经济生活上有滋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二十大报告在经济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鲜明,为人民服务的措施更加精准、品质更加优良、共享更加突出。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三)践行宗旨让人民在文化生活上有品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仅是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强国的重大部署,更是党服务人民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味、增强文化自信的世纪宣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再次唤醒人民文化自信坐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位一体”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总体布局,明确了具体举措。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品味势必在新征程上得到显著提升。

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战略高度对比延安时期和将来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在新征程上,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精神,就是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一)进行伟大斗争。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也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进入新征程,我们更要增强斗争本领,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创始于延安时期升华与新时代。党从延安“窑洞对”出发,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历史告诉我们,必须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持续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推进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最伟大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实现伟大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相信,延安精神一定会代代传承下去,也必然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下一起“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为中国式现代化催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磅礴精神力量。

2022116

(作者系延安市图书馆馆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22-11-09/7851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1-10 关键字:政治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