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时代脊梁>

知识分子

打印

“我追的星,真成了天上的星星!”最闪耀的星以中国人为名!

作者:来源:共青团中央日期:2023-07-14 点击:

710

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

正式命名为樊锦诗星

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还有很多

袁隆平星、吴孟超星、屠呦呦星

……

这是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

仰望星空

这些夜空中最亮的星

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编号3763

钱学森星

两弹一星功臣,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两弹一星元勋

美国人曾说他抵得上五个师

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

他在香烟纸上写下求助信

辗转寄回国内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他就是钱学森

1949

钱学森希望早日赶回祖国

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

阻挠他回国

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放狠话

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面对美国人的威胁

钱学森毫不犹豫回答

我效忠中国人民

他因此遭到了无理拘禁

15天的非人折磨使他体重暴跌

一度失去了语言能力

直到19556月的一天

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下了求助信

这封信辗转寄回祖国

在信中他说

无一日、一时、一刻

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1955108

钱学森阔别祖国20年后

终于回到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

陈赓大将曾问他

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霸气回应

怎么不行?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

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19551028日,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左一)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迎接

195610

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岁的他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

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从此,中国的核导弹

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由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

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

至少向前推进20

晚年的钱学森

始终密切关注着载人航天最新动态

在他心中

把中国人送上太空

也是自己的所愿所盼

钱学森曾说

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

就是最高奖赏

小行星国际编号3763

以他的名字命名

钱学森星

编号8117

袁隆平星

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人,他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

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对这一世纪问题

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一个禾下乘凉梦

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为了这两个梦想

袁老一生扎根田野

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老这样说道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

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小行星国际编号8117

以他的名字命名

袁隆平星

编号8919

欧阳自远星

欧阳自远对中国月球探测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

1958年苏联和美国开始探测月球

1960年又开始探测火星

这些消息使当时还在矿洞里

观察矿脉和岩石的欧阳自远为之一振

中国如果在这个崭新领域落后于人

必将成为民族最大的憾事

于是,他把精力放到了

陨石、月球和行星地质研究上

要为中国空间时代的

早日到来做准备

欧阳自远(右二)正在讲解中国吉林1号陨石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欧阳自远利用一切机会

开始自学天文学、月球科学和

行星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建立相关的实验室

着手梳理中国开展月球和火星探测的

战略目标、发展步骤和规划

历经35年的不懈努力

1993年,欧阳自远正式请求

国家组织专家对开展

月球探测进行评审论证

20041

嫦娥一号探月计划正式获批

已近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

成为这项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肩负起制定中国首次

月球探测科学目标设计的重任

2007102418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发

200710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他和孙家栋院士、栾恩杰院士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三位老人喜极而泣

嫦娥一号嫦娥五号

欧阳自远见证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1978

美国赠送给中国1克月球土壤

欧阳自远协同相关实验室

只用其中0.5克进行研究就发表了14篇论文

加深了对月球演化历史的理解

40多年后

我们自主采回了1731

月球土壤和月岩碎块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嫦娥五号成功挖土归来

让中国未来更有底气

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

并采样返回

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小行星国际编号8919

以他的名字命名

欧阳自远星

编号17606

吴孟超星

肝外科专家和开拓者,建立了我国独特的肝外科学体系,引领了国际肝外科学的发展。

这位中国肝胆之父

在从医78年里

用一把柳叶刀

挽救和延长了

16000多位病人的生命

他创造了肝胆外科领域的

无数个世界第一

将中国肝脏外科推动

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

我国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

已达到60%

其中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

达到79.8%

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吴孟超90岁高龄

还坚持每周出门诊、为病人做手术

一年能做二百多台手术

他曾这样回顾自己的一生

选择回国

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

选择从医

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选择跟党走

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

选择参军

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小行星国际编号17606

以他的名字命名

吴孟超星

编号25240

钱三强星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罗布泊深处矗立着一块石碑

上面写着

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心

1964101615

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伴随冲天巨响

缓缓升起在戈壁滩上空

宣告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一举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中国人民从此将国家安全

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

钱三强被委以重任

负责制定原子能发展规划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邓稼先、彭桓武、赵忠尧、钱三强、何泽慧、肖健、王素铭

1960

中国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

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

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每天,他都顶着巨大的压力

孜孜不倦地工作

钱三强和妻子何泽慧在一起研究有关学术问题

四年后

就在他51岁生日当天

那颗凝聚着一代人心血

庇护着世代人和平的大炮仗

在罗布泊炸响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仅仅过了2年零8个月后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

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

钱三强的名字

再一次随着东方巨龙的长啸

震撼世界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后场区集体照,前排左起:王汝芝、张蕴钰、程开甲、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张爱萍、刘西尧、李觉、吴际霖、陈能宽、邓稼先

小行星国际编号25240

以他的名字命名

钱三强星

编号31230

屠呦呦星

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青蒿草,拳拳报国

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

接到了国家研究疟疾防治药物的重任

她带领团队整理典籍、走访名医

200多种中草药

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

反复摸索

20世纪50年代,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一起研究中药

寻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上百个日夜里毫无进展的努力

令人绝望

而屠呦呦却依然

每天早出晚归

甚至亲身试药

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获得成功

制出了青蒿素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

青蒿素在全世界

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20

我国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2021630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耄耋之年

屠呦呦依然矢志

研究青蒿素的深层机制

使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

小行星国际编号31230

以她的名字命名

屠呦呦星

编号347336

张弥曼星

张弥曼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张弥曼长期从事

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生代晚期及

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及

生物进化论的研究

2018年,在法国巴黎,中国科学家张弥曼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后致辞。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上世纪50年代初

国内的地质学科几乎一片空白

张弥曼积极响应国家

地质报国的伟大号召

选择报考北京地质学院

她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

我愿意为了党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不仅是生命

并尽最大努力

使用出所有的潜在力量

多做些工作!

图为张弥曼在浙江野外工作(1974

留学苏联时的合影,前排左一为张弥曼 图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微信公众号

1980年张弥曼

踏上赴瑞典攻读博士学位的道路

在博士论文中明确给出

杨氏鱼没有内鼻孔的结论

直接动摇了总鳍鱼类是

陆地四足动物起源的传统判定

这项颠覆教科书级别的研究结论

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世界声誉

使中国跻身成为

国际古生物研究的焦点

张弥曼用连续磨片及蜡制模型的方法制成的杨氏鱼化石等比例放大标本。图源:新华社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中国石油长期需要进口

自行开采石油迫在眉睫

张弥曼凭借着小小的古鱼化石

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顺利开发

提供了科学依据

帮助中国找到了石油

张弥曼入选多国学会的

名誉会员和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曾当选为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1992-1996

并获得古生物界最高荣誉

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等

众多重量级奖项

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始终践行着科技托起强国梦

小行星国际编号347336

以她的名字命名

张弥曼星

编号381323

樊锦诗星

樊锦诗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构建了数字敦煌和综合保护体系,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范例。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解读这个编号说

“1938年出生的江南女子

1辈子用心守护敦煌石窟

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担任

敦煌研究院第3任院长

横跨自然与人文科学2大领域

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

3个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敦煌莫高窟

85岁的樊锦诗已工作整整60

樊锦诗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

不仅在敦煌石窟考古和

文化遗产管理方面

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

而且率领莫高窟人

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

有效管理利用方面

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促使敦煌石窟保护

从抢救性阶段

迈向科学保护新阶段

敦煌学研究从奋起直追

到如今的硕果累累

1999918日,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工作

20世纪90年代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

她始终关心基金会发展

仅四处奔走为基金会筹措资金

还每年拿出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基金会

并持续把她获得各种荣誉的奖金

也都捐给基金会

2011816日,甘肃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检查莫高窟北区洞窟加固后的情况

在她看来

这些荣誉不仅属于个人

也属于敦煌研究院全体同仁

今年,樊锦诗又把所获

吕志和奖正能量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奖金并多年积蓄2000万元

悉数捐出

图为樊锦诗先生发表感言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樊锦诗基金成立

这是樊锦诗今年

继向母校捐出1000万元

设立北京大学教育基金

用于推动敦煌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之后

再次倾囊捐资1000万元

用于推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

事业发展以及急需人才的培养

小行星国际编号381323

以她的名字命名

樊锦诗星

夜空中还有这些星

永远闪耀

仰望星空,这些闪耀的星

是中国人民的星

是世界的星

致敬每一位为国奉献的国之脊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sdjl/zsfz/2023-07-13/8278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7-14 关键字:知识分子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