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小小寰球>

北美

打印

“帝国思维”是美国在敏感时期频频制造贸易争端的根源

作者:梅新育来源:红色文化网日期:2013-05-02 点击:

奥巴马首次访华评论之一

“帝国思维”是美国在敏感时期频频制造贸易争端的根源

梅新育

奥巴马将于15日开始他以美国总统身份的首次中国之行,在10月29日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美方也已承诺“将避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但与中国在重大国务活动前夕着意营造和谐气氛的做法相反,美方随后不但没有降低对华贸易争端的频率与力度,反而以接二连三的举动将对华贸易争端推向新高峰:

11月5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中国油井管初裁反倾销税率高达99%,涉案金额高达26.3亿美元,打破了前不久奥巴马政府对18.5亿美元中国产轮胎实施特保的纪录。

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美国商务部可以针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推进反倾销调查,并可以推进针对进口中国磷酸盐的调查。

与此同时,美方再度炒热人民币汇率话题,奥巴马明确表示将在访华时向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个问题。

尽管美方可以用这是他们有关机构依据法律规定的日程行事、在分权体制下决策者不能干预有关部门决定等借口搪塞,事实是一个大国不可能不明白起码的外交礼仪,不可能不在国家体制中作出起码的相应安排,而美方此举已令他们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的承诺沦为空谈。那么,是什么促使山姆大叔在如此敏感时期作出这样的举动?

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抬头的规律?说起来不错,但这样的“普遍规律”还不足以说明美方如此密集行动的具体动机。

奥巴马人望急剧下跌必须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错,政坛菜鸟奥巴马本来就是靠众多人的天真期望当选美国总统的,他上台之后支持率直线下降实属理所当然,挟超高人气当选的奥巴马在当选一周年之际支持率已经低于布什同期纪录,其民主党也在刚举行的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惨败,为他当选一周年“赠兴”;穆斯林移民美军军官枪击战友造成十余人死亡的恶性事件更让人看到了美国“南斯拉夫化”的风险,也必将进一步激化美国社会基督教社群与穆斯林移民社群之间的“文明冲突”,而身为有穆斯林背景的肯尼亚移民之子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本人就被一些人视为潜在的“文明冲突”象征。面对困境,奥巴马已不得不将前总统小布什推出来当作替罪羊,在当选一周年之际,他没有搞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而是跑到威斯康星一家学校参观,声称自己已经力挽美国经济之狂澜,而他所面对的挑战无一不是前朝政府和总统小布什留下来的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造神运动的光环消失,随着他的政治支持流失到一定程度,他寻求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支持的内在冲动已大大增强。但轮胎特保案在美国内外均遭遇广泛抨击,也遭到了中国以对进口美国肉鸡和汽车产品方式实施的贸易报复(尽管官方没有承认这是贸易报复),仅此一项动机,不足以驱使美方对刚刚遭到的教训完全不管不顾。

归根结底,美国之所以要在当前的敏感时期如此作为,最重要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帝国思维”作祟。经过这场危机,美国面临正常经济思维和帝国思维之间的选择,两者都承认美国软硬实力因危机而受损、中国软硬实力相对上升的现实,但前者因此而认为需要更慎重地处理对华关系,后者则因此更强烈地主张遏制、打击、削弱中国,以免中国成为其竞争对手。从美国危机后挑起对华贸易摩擦激增、特别是奥巴马访华前夕美方言而无信将对华贸易争端推向新高峰的现实来看,美国的帝国思维根深蒂固,尽管尚未过去的危机已经使得美国在对其本土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有求于中国,但美国统治阶层不愿意让奥巴马以有求于人的姿势来到中国,而是希望尽可能维持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姿态,希望他表现得不像债务人见到债主,而是相反。即使在平时,美国统治集团、至少是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势力也希望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击中国核心产业部门,削弱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稳定性的控制能力,并诱导、胁迫中国领导集体屈从于美国,他们也并不隐讳这个目的;在沦为全球危机策源地、内心深处有所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必然会力图摆出更加咄咄逼人的姿态。

既然如此,我们是继续天真地谈论什么“理性”、“冷静”,从而牺牲借美国软硬实力均明显下降之际建立更平等互利中美关系的好机会,在“山姆施压—中国应对”的泥淖里无以自拔,还是以适当方式表现出足够硬度令满怀讹诈之心者却步?

奥巴马首次访华评论之二

我们应当对奥巴马访华提出哪些经贸要求?

梅新育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要开始他以总统身份的首次中国之行了。论经济总量,中美两国已经占据了全世界的头两把交椅;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全世界经济增量一半来自中美两国;论国际安全,相互具有毁灭对方能力的头号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关系磨合的程度决定了全世界越来越广大地域的稳定与否;……这一切已经足以表明中美关系和两国元首互访的重要性,这一点无可争议,令人争议的是中美关系应当以何种方式磨合,“山姆施压—中国应对”的方式是否应当继续、能否真正改变。

“山姆施压—中国应对”的方式得以形成,既有客观的国力差距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中美两国自从签署第一份双边条约——《望厦条约》以来,双边关系就是不平等的,美国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中国;随着双边经贸和政治、军事关系的深化,就总体而言,美国所求于中国者少,而中国有求于美国者多。即使是在美国有求于中国之际,如二战之中需要中国牵制日军,冷战时期需要中国牵制苏联,美国本土也并未面临直接的、生死攸关的威胁。由于双方实力确实存在差异,更由于我国社会盲目崇美之风盛行,而我国精英阶层相当一部分成员出于这样那样未可明言的目的又蓄意给这种盲目崇美之风煽风点火,近十余年来,中美之间的所谓“对话”往往不过是美方对中方的“训话”,美方所作所为不过是带着一张长长的要求清单递交给中方,而中方所做的不过是被动地讨价还价,令众多国人深感屈辱。然而,数十年来,依靠我国国民持之以恒的勤奋劳作,中美综合国力对比日复一日地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渐变,时至今日,变化已不算少;缘起美国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更有可能推动中美关系发生剧变,因为这场危机不仅极大地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而相对提升了中国的硬实力,更极大地削弱了美国在某些中国人中一度“神话般的软性影响力”(借用中国学者孙哲语)。[①]

然而,“可能”并不能自然而然成为现实,山姆大叔力图维持旧有地位的企图和我方的失误都有可能损害我们建立更平等互利中美关系的努力。经过这场危机,美国面临正常经济思维和帝国思维之间的选择,两者都承认美国软硬实力因危机而受损、中国软硬实力相对上升的现实,但前者因此而认为需要更慎重地处理对华关系,后者则因此更强烈地主张遏制、打击、削弱中国,以免中国成为其竞争对手。从美国危机后挑起对华贸易摩擦激增、特别是奥巴马访华前夕美方言而无信将对华贸易争端推向新高峰的现实来看,美国的帝国思维根深蒂固,尽管尚未过去的危机已经使得美国在对其本土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有求于中国,但美国统治阶层不愿意让奥巴马以有求于人的姿势来到中国,而是希望尽可能维持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姿态,希望他表现得不像债务人见到债主,而是相反。因此,要建立更为平等互利的中美关系,要走出“山姆施压—中国应对”的泥淖,我们就必须主动向他提出我们关心的政治、经贸和军事议题。

由于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两国举动的影响必然溢出国界;更由于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提出世界新格局构想并付诸实施的“世界治理能力”(借用国际关系学者张文木语),我们希望奥巴马此次访华在经贸领域达成的共识既包括单纯的双边问题,也包括区域和多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切实落实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共识。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美国经济和贸易规模居世界榜首,因此无论是奉行开放贸易还是奉行保护主义,其示范效应都是全世界最大。

其次是因为美国的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具有强烈得多的内在的保护主义倾向。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本身就更容易使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取得与其实际经济实力份额不相称的政治能量,美国宪法将对外贸易政策决策权授予国会,这种体制使得美国那些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或贸易问题政治化的利益集团比在行政主导的国家更容易左右国家贸易政策走向。

第三,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更刺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道德风险恶性膨胀。

第四,政坛菜鸟奥巴马本来就是靠众多人的天真期望当选美国总统的,他上台之后支持率直线下降实属理所当然,挟超高人气当选的奥巴马在当选一周年之际支持率已经低于布什同期纪录,其民主党也在刚举行的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惨败,为他当选一周年“赠兴”。而随着造神运动的光环消失,随着他的政治支持流失到一定程度,他寻求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支持的内在冲动已在大大增强。无论是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还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公益,我们都需要遏制奥巴马的此种道德风险,以免美国重蹈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之覆辙而害人害己。

上述理由也同样适用于其它议题。

——保护中国直接投资在美国市场获得安全和公平的准入机会。此举对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美国而言,这是让中国贸易顺差回流的最好方式。奥巴马来访之前不是造势要向中国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吗?那么美国人就必须明白,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仅仅有他们所期望的效应,也有他们很多人不甚喜欢的效应,包括刺激中国加快产业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的攻城略地将明显加速。中美两国已在去年年底的战略经济对话中就谈判新的投资保护协定达成共识,我希望他的来访能够推动此项工作加快发展。

——就反危机政策的协调和未来退出事宜达成共识。这是世界经济当前的大事,中美两大国自是责无旁贷。

——保护中国在美证券资产(包括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股票等)的安全。这个议题本属老生常谈,但鉴于美方言而无信的前科累累,我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停止美国在第三国对中国贸易与投资的干扰,给中国企业和东道国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商业环境,也把美国企业的精力集中到提高自身效率和竞争力上,而不是用到邪路上。

——就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及其重要议题进展达成共识。

——就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面对这些问题,奥巴马先生,你的团队为你准备好了答案吗?

(2009.11.12,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①]孙哲“神话般的软性影响”一语引自《美国国务卿来中国面谈》,《环球时报》,2009年2月20日,第1、6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bm/2013-05-02/2008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奥巴马贸易保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