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由垄断资本财团发起的向全世界扩展其统治的运动

作者:刘永佶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05-02   点击:

资本全球化:由垄断资本财团发起的向全世界扩展其统治的运动

刘永佶


 
现在的“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大跃进”。它的发起者,就是已经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积累起巨额资本的垄断财团。其目的,也相当清楚,就是要向全世界扩展资本统治。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经济运动,也是一场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

英国《焦点》杂志2000年8月号刊出的“全球化小资料”,有这样一些数字:

·世界上有7500万人就职于外资公司。

·美国境外至少有25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

·500家公司控制着33%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75%的全球贸易。

·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将控制全球整个食品生产行业。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最贫穷的五个国家的收入占全球收入的比例从23%降至14%。

·如今,全球货币市场每天的成交额为一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有12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

·互联网正在推动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但如果在美国买一台电脑需要花一个月的收入,在孟加拉国则要花掉8年的收入。

·世界最富有的3个家族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

·据信,6个国际犯罪集团每年的犯罪收入达15万亿美元。

·最近对英国前500家大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0%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在未来5年中,公司主管具有全球流动性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

·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的一个明显迹象是,国际维和部队人数日渐增长。很多国家看来越来越愿意将它们的部队置于外国将军的控制之下。甚至俄罗斯或许不久也将加入北约,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

·英语已经成为通行的商业用语。英语在网上的优势也是其它语言无法匹敌的,86%以上的网络内容都是英语的。[1]

向外扩张,是资本本性决定的。与封建领主的农奴经济和集权官僚地主的小农经济相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此。自从资本统治制度形成,就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先是国内,进而欧洲和全世界。从16、17世纪开始的殖民地运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新争夺殖民地和附属国,这期间的三、四百年间,资本统治已将其势力范围伸向了全世界,从而也使全世界的劳动者或直接为资本所雇佣,或为资本财团提供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即两大阵营的对立,限制了资本的全球扩张,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也迫使垄断资本财团不得不改变其旧有的以殖民地为主的扩展策略,冷战和政治控制是其扩展的主要方式。

20世纪末苏联、东欧的剧变,中国的改革,使世界格局又发生重大变化,垄断资本财团的冷战对手已不存在,而大多数落后国家又急于发展经济,对外来资本不仅不再排斥,还热切地欢迎。这样,就为垄断资本的扩展提供了良机,它不再需要以武力侵略和威胁,而是以堂而皇之的“市场机制”,就可以顺利地向全世界扩展。

金钱没有臭味,资本没有国界。

自从形成以来,资本由其人格化了的资本家来行使它的权势,不断地扩展、积累,这个过程,既是资本统治劳动,又是工业文明向全世界的泛滥。资本的力,不是来自物本身,而是来自社会关系所保证的人对人的控制。当人们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其意义在于对历史总体的把握和大的阶段的划分,而在具体的生产过程,生产关系对人的制约,不仅决定着人的素质技能,也决定着人素质技能的发挥形成的生产力。进而,生产力又为生产关系中居主导地位的阶级所占有和支配。这样,似乎人数很少的阶级才能形成统治人数很多的阶级。阶级社会的实质就在于此。资本的力量,实则劳动的力量,私有制将劳动异化,不仅劳动成果为资本家所有,而且这种成果又继续成为占有更多劳动的条件。

现代垄断资本财团,其拥有的资本都在上百亿、千亿,甚至万亿美元。如果仅仅是纸币或股票,它们本身并无价值,也不成为控制他人的力。但它们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集合,是劳动的力的体现。因此,这巨额的资本就成为巨额的力,它不仅要控制已经控制的劳动者,还要扩大控制的对象,通过这些劳动者,去改造自然物,利用资源,以壮大资本的力。而资本家又会把其控制的劳动者也视为资源,视为自己的力。以此进一步积累、扩展。

垄断资本在向全世界扩展其统治的同时,也将其制度、体制、思想随之推行。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动者是垄断资本,但它们却要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为口号。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成了发动这场资本统治“大跃进”的宣传标语。“发展经济学”和“现代化理论”,则以相当精确的数字计算,给落后国家描述了向发达国家学习的步骤。

在如此强盛的宣传攻势下,几乎全世界都接受了这个信念:只有实行“全球化”,才能有经济发展。而落后国家中的那些受到美国人栽培和资助的学者、政客,又会把“经济全球化”添酒加醋地炒作一番,使之成色香味俱佳的丰盛美餐,令人垂涎欲滴。

中国的一些“自由派”学者,在这方面毫不逊色,他们利用中文的优势,对“经济全球化”做了相当密实而充分的论证。据洪朝辉“关于全球化的四种观点”的概括,其中

第二是个新自由派。它的观点强调的一是全球化、全球经济资源和全球要素的优化组合,它的结果不是零和,而是双赢。二是经济全球化能够限制各国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无限制的福利政策,从北欧和西欧开始,所以经济全球化形成一个铁笼,迫使每个政府都要遵守全球金融的共同规则。另外,它大力赞扬WTO的作用,因为它提出了4项革命性的原则,一是非歧视性;二是互惠性;三是公开性;四是透明性。再者它强调所谓的信息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可能独占,而是共享、均等。全球化下的信息流动是无国界无阶级的,所以全球化代表历史的进步,而绝对不是反动。[2]

这种颇具“中国特色”观点的宣传,确实起到了发动“革命”运动的效果。从90年代初开始,官方的所有舆论工具,乃至党校、大专院校的培训班、学习班,重金邀请这些宣传员展开了规模浩大的一场“宣传经济全球化工程”,伸开双臂欢迎,洗净大脑等待幸福时光的到来。

我们注意到,在这场宣传工程中,宣传员们力求避免使用资本、统治、支配、不平等、掠夺、剥削、阶级等概念,或者以改变内涵和外延的方式,使这些概念不再“刺激”外国资本财团。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对“资本”概念的改造。在他们的口中笔下,资本已不是社会关系,而是货币和可以换来货币的“资源”,这包括人力、自然力、生产资料、技术、管理等,以至堂而皇之地论说“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知本家”。似乎“经济全球化”真的是向全世界推广“公平竞争”,从而全面消灭阶级(宣传员们习惯将阶级说成由马克思、毛泽东等人神经错乱时产生的幻觉)。在他们看来,世界不过一群个体人竞争的场,其规则就是优胜劣汰,精英强者既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当然就应处于上层,领导那些弱智的无资产者。中国人没必要为“经济全球化”担忧,在世界级的“大企业家”的领导下,奔向“市场经济”的大同境界,何乐而不为?

然而,自由资本主义者所引以为据的经济学教科书,却在宣扬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同时,明确无误地讲了资本的原则:利润最大化。而且反复申明“没有免费的午餐”。垄断资本财团之所以坚持不懈地在几百年中发动“经济全球化”,根本目的就在于利润。从推销商品到输出资本,形式上变化很大,但目的是一样的。“经济全球化”实质就是“资本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有无数小的资本企业出现,但竞争的结果,势必是大的资本财团垄断世界市场。在落后国家,以各种方式形成的小资本,是很难成为国际大资本竞争对手的,它们只能在商业、服务业栖身。而垄断资本财团所需要的,则是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资本。在他们的经济学中,政治权力也是资源,也是资本,相对于有形的个体自由资本来说,无形的政治权力的“含金量”大得多;它不仅控制着自然资源,而且可以制订法律和政策,掌握着关税,操纵着舆论。国际垄断资本财团最喜欢的落后国家政治制度为独裁专制型,最讨厌的是这些国家也实行政治民主制。垄断财团深受本国民主政治制约之苦,因此希望并要求其资本扩展所及的落后国家保持专制。这样,只要收买了少数独裁者,就等于掌握了其全部政治资源,就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落后国家的“自由派”,在宣传“经济全球化”时,总不免把“政治民主化”作为其重要内容。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国际垄断资本财团只是要求他们攻击自由贸易的壁垒,以利于其输出资本,但并不可能向这些国家输出民主和人权。垄断资本财团的董事长和总裁们很清楚:如果任由其资本输向国也都实现民主政治,那就无异于给自己制造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并给其资本输出设立坚厚的壁垒。因为任何民主政体,不论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会依据其民主权利主体的利益,来制定有关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和政策,从而保护其本国的经济发展。19世纪的美国、德国,是在其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苏联和中国,也是在初级的社会主义民主制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当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霸王,它努力要做的,就是以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神话摧毁本来就很粗陋的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它在苏联大获全胜:美国的垄断资本财团及其控制的政府,以巨额投资来收买苏联的官僚和学者,大造舆论,宣传美国式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攻击苏联的计划经济和专制政治。本来,“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应从社会主义原则对之改革,但美国的这一攻势,恰好与旧体制既得利益者的希望相一致,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在国际垄断资本这个强大外援的配合下,把“美国化”作为改革目标,放弃社会主义原则,从而也就放弃劳动者利益,以“取一毁十”的强盗心理,毁掉公有制经济。这一切,都是在所谓“民主政治”的旗号下进行的,正是这个“民主政治”,创造了人类政治史上的奇迹:政府的独裁者下令向议会大厦中的民选议员开炮!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国有资本变成官僚资本,像变魔术一样,将原来那些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党政要员,变成了官僚资产阶级。“经济全球化”攻破了苏联这个堡垒,但它带给苏联人民的,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天堂”,而是国家分裂,通货膨胀,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以及官僚资本的独裁专制。

从苏联的经验教训中,起码可以给国内“自由派”的朋友们提个醒:如果不是受雇于西方的垄断资本财团,而是真诚地希望中国民主富强,那就别再宣扬“经济全球化”会给中国带来“民主政治”。西方的垄断资本财团对其本国的民主政治早就厌恶之极,他们是迫于本国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运动势力的增长,才不能像希特勒那样实行专制,怎么可能会免费送给中国一个民主政治呢?

然而,“资本全球化”的同时,也是雇佣劳动的全球化。资本统治的扩展,也伴随着劳动解放的扩展。20世纪资本在全世界的扩张,造成了所有资本财团都不愿看到的结果: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化。虽然在现代世界矛盾中,社会主义运动还处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但这个地位已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起者和主导者都是垄断资本财团,但它在榨取世界各国的剩余劳动和资源的同时,也将资本关系输出到这些国家,从而形成了其雇佣劳动者阶级,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化提供了条件。现在的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资本关系,也都有社会主义的组织和政党。当前愈演愈烈的“反全球化运动”,实则是西方劳动者所发起的劳动解放运动的一个方面,它本身也是“全球化”。

“工人没有祖国”。

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化是与资本全球化同步的历史趋势,而且,随着资本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化势头将逐步加强。

对于建立了初级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来说,一方面要自力图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趋利避害,发展中国的经济。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相互提携,促进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化。

-------------------------


[1] 摘自《参考消息》2000年8月23日。
[2] 摘自:《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8月18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qq/2013-05-02/1200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全球化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