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小小寰球>

全球

打印

达沃斯和内罗毕: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

达沃斯和内罗毕: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

  瑞士达沃斯的巅峰上,是冰冷的雪。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主义是冰冷的。所以世界经济论坛选择在这里召开是适宜的。来这里赴会的,都是些达官贵人、商界巨子、经济学家,而且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他们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一群人,在此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全球化进行到底。

  但人与人之间也不能只有冰冷的经济计算,所以有另外一些人,选择在骄阳似火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社会论坛,来这里赴会的,都是些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和社会团体等,他们都是些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艾滋病不断蔓延、环境及资源形势渐趋严峻感到忧心忡忡的人。

  与世界经济论坛壁垒森严和衣冠楚楚相比,世界社会论坛更像一个大型露天演唱会,文化衫、仔裤或者短裤和沙滩鞋是与会男士近乎集体的装扮。论坛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包括研讨、歌舞、电影和展览等等。数万平米的会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在扬起尘土的路上愉快地拥挤着。数不清的游行队伍,高举着反对帝国主义和布什的标语,歌舞喧天地来回游走。主流视野之外的世界社会论坛,在内罗毕郊区的欢腾中多少有点自娱自乐式的酸楚。

  不过形式虽然随意,但话题却足够严肃。世界社会论坛每年没有特别规定的议题,但所有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反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

  两个论坛,谈论的中心议题都是全球化,但对全球化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此不同的人对全球化的不同态度,反映的实际上是参与全球化博弈的人(很多人是被动地被卷入的)在博弈中所获得的不同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达沃斯的论坛是全球化赢家的论坛,内罗毕的论坛则是全球化输家的论坛。

  今年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有2000多人,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却有8万多人,后者几乎是前者的40倍。两个差别巨大的人数,似乎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隐喻:全球化的输家要远远多于全球化的赢家。

  而严肃的学术研究,也证实了这个隐喻。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截止2001年,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的1000家企业所集中的资本,占世界GDP的42%以上,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了70%的世界贸易。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了12亿,10亿多人失业或就业不足,8亿多人营养不良,24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最富有的15国与最贫困的15国的人均收入的差距,从60:1上升到74:1。358名世界级富翁的财产,相当于25亿人口即几乎世界半数居民的所有财产,其中最富有的3个人的财产,超过了48个发展中国家GDP的总和。
美国《政治事务》杂志在同年一篇题为《全球经济的危机》的文章中由此得出结论:“事实上全球化仅仅是几百家跨国公司所追求的目标”。

  但这仍然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跨国公司的权力膨胀,导致了民主的危机。对此,德国《明镜》杂志有生动的描述:“涡轮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渗透似乎已不可阻挡。它正在摧毁自身存在的基础:即能够发挥职能作用的国家与民主的稳定……政府在所有与生存攸关的未来问题上只是一味地让人们注意跨国公司极其强大的客观强制,把所有的政治都变成一种软弱无力的表演,民主国家于是就名存实亡了。全球化把民主推入陷阱。”

  在这一点上,身为中国人,我们也是有切身体会的,比如在“两税并轨”问题上,跨国公司所显示出的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巨大影响力,令人惊讶。

  从1980年代兴起的这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其刚刚开始出发的时候,的确激发起人们对未来许许多多的美好憧憬,马歇尔.麦克卢汉把世界称为“地球村”,而巴克敏斯特.福勒描绘我们的星球为“地球号太空船”。人们原以为资本的国际大循环、日益增加的经济贸易联系能消除人类彼此的差别与分歧,会把全人类带入地球村中和睦相处,但却没有料到会带来如此惨烈的后果,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里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在全球化开始的时候,各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其中欧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居于“中心”位置,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居于“外围”位置。由于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人口却不能自由流动,全球化的进程,也因此就变成了“中心”国家凭借自己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和“外围”国家做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利息的不平等交换以获取巨额利润的过程,其后果就是“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

  以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MP3为例:一台MP3售价79美元,国外拿走45美元专利费,制造成本32.5美元,企业利润1.5元。再譬如,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至于中国劳动者工资所占的份额,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MP3及纺织品的例子证明,在资本有机构成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不同,意味着有大量的剩余价值被从“外围”转移到了“中心”。全球化的结果,就只能是“中心”积累财富,积累技术,“外围”积累矛盾、积累贫困,最终导致像拉美那样堕入“发展的陷阱”:工业化出现逆转,产业结构劣化,农业和农村衰落,社会分化和与西方国家经济交换中贸易条件的下降。正如哥伦比亚前总统内斯托.桑佩尔所说:西方得到蛋糕,我们却只得到面包屑!我们在全球化的中心看到的是财富、权利和温文尔雅的享乐,但在全球化的边缘,看到的却是贫穷、饥饿和危机四伏的动乱。显然,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中国是全球化的赢家还是输家?这一点始终是众说纷纭,达不成共识。许多人认为中国是赢家,这从中国的媒体热炒达沃斯,冷落内罗毕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无论我们对全球化抱有多么良好的愿望,也无论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多么乐观的估计,却改变不了这样一个简单明确的事实:中国仍然处于“外围”!

  既然如此,我们就仍然有一个如何才能避免堕入“发展的陷阱”的问题。在已经加入WTO的今天,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中国避无可避的巨大现实。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拒绝全球化,而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加入全球化;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紧紧握住中国的“经济主权”,并按照一切有利于国家民族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它。

  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用甜言蜜语为我们勾画出了全球化的美好前景,而内罗毕的世界社会论坛,也再次向我们重复了它流传至今的惟一口号——“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两个论坛的声音,都值得我们仔细倾听!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qq/2013-05-02/921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全球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