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重要新闻>

国内

打印

外媒:中国科学家接近造出“人造太阳”

1454727683174912.jpg

资料图片:中国“实验型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反应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5日发表了题为《中国科学家向制造“人造太阳”迈进》的报道,编译如下:

  在中国东部一个甜甜圈形状的房间里,科学家们已经能利用核聚变制造灼热的氢气,这些氢气的温度是太阳中心温度的3倍多,而且科学家们能让这一温度维持102秒。

  研究人员说,全球竞相利用一种新型的、人造太阳能来获取无尽的清洁能源,这一突破让中国在这场竞赛中抢得先机。随着地球的天然能源储备迅速耗尽,获取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已经变成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周三在其网站上说,上周在该研究院的一个磁约束聚变反应堆上进行了这个实验。

  这个反应堆的正式名称是“实验型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它能将一种氢气——被称为等离子体的一种灼热的离子化气体——加热到大约5000万开氏度(约合4999.9万摄氏度)。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为1500万开氏度。

  根据这一热力学温标,绝对零度为零开氏度(相当于零下273.15摄氏度)。在这个温度,所有分子运动都会停止。

  合肥这个实验中达到的温度则位于这一温标的另一端,大约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热核爆炸所能达到的温度。该实验的目标是创造接近太阳深处的核聚变环境。

  过去10年中,至少有一项实验声称达到了比合肥实验更高的温度。但那项实验从未得到成功复制,其持续时间也不能同中国的实验相比。中国实验中的高温持续超过一分半钟。

  同时,日本和欧洲的物理学家已成功达到中国团队达到的温度,但他们制造的高温无法持续超过一分钟,因为他们担心会导致反应堆熔毁。

  EAST是由前苏联科学家发明的,目的是控制核聚变用于发电。

  由于产生的温度极高,出于安全考虑,EAST利用强大的磁场让等离子体保持圆环状——想象一下一个不断旋转的巨大甜甜圈。原子在超导磁体的作用下漂浮在适当位置。

  但控制处于如此灼热、如此不稳定状态下的氢气是一项严峻挑战。过去60年建造的大部分托卡马克装置都无法维持20秒以上。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表示,合肥的科学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从而使持续时间达到创纪录水平。

  这个团队宣称,他们已解决了很多科学和工程问题,例如设法捕捉高能粒子和从这个“甜甜圈”逃逸的热量。

  但他们说,他们依然没有实现让温度达到1亿开氏度(约合9999万摄氏度)并持续1000秒(约17分钟)以上的目标。他们还说,要建造一个具有商业可行性且能稳定运转几十年的发电厂,还要花很多年时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6-02-07/3627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凌云志 更新时间:2016-02-08 关键字:国内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